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三农 > 聚焦三农 > 广东梅县玉水村八成以上家庭有人外出掌勺:从“煤矿村”到“厨师村”

广东梅县玉水村八成以上家庭有人外出掌勺:从“煤矿村”到“厨师村”

  • 2019-09-07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广东梅县玉水村八成以上家庭有人外出掌勺:从“煤矿村”到“厨师村”

图①:航拍玉水村。

石雨晨摄(人民视觉)

图②:2018年12月,客家菜师傅培训基地在玉水村开班。

张海瑞摄(人民视觉)

图③:玉水村厨师烹制的姜蓉鸡。

资料图片

图④:玉水村一名厨师在做菜。

资料图片

引 子

“玉水?那个‘厨乡’吧!”

在粤东梅州市,提起梅县区城东镇的玉水村,几乎无人不知。

登高远眺玉水村,只见群山叠翠,清流泠泠,古树垂荫,客家古屋星罗棋布。

“全村2600多人,有1000多人从事餐饮服务,八成以上的家庭有人外出做厨,年薪20万元以上的厨师超过百人,一年带回劳务收入5000多万元。”城东镇镇长古勇科如数家珍。

回望10多年前,村党支部书记郭国青感慨万千。那时村里还有煤矿,黑水四处流淌。村民虽多在煤矿务工,但生活并不富裕。

时过境迁,如今玉水人走南闯北,足迹遍及27个省区市,立足于一间间异乡厨房奋力打拼,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书写着“煤矿村”变身“厨师村”的山乡巨变故事。

习近平主席在二○一九年新年贺词中说:“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小小玉水村,恰是“流动中国”活力无限的一个缩影。

放下煤铲,掌起大勺

改革开放大时代、经济社会大发展,给了每个人前所未有的机会,玉水人笃信“只要用奋斗去把握,总有一款适合你”

上世纪80年代,玉水还是远近闻名的“煤矿村”。

“到处是小煤矿,六成以上的村民挖煤,挖了10多年,越挖越少、越挖越深、越挖越难。”郭国青记忆犹新。

2005年,梅州兴宁矿难发生后,广东省开展煤矿整顿关停工作,玉水煤矿效益一落千丈。何去何从,玉水人犯了愁。

“做厨师门槛不高,收入不低,村里早前出去做厨的人发展也不错。”扬叔给村里支招。

扬叔大名郭开扬,是玉水最早走出去的厨师,年轻时也挖过煤。

“爷爷那辈挖了200余米深,父亲那辈又挖了200余米深,到了我们这辈就只能深入到井下500余米的地方挖。有的坑道高不足一米,斗车进不去,人只能以爬代走。”回想当年,郭开扬笑言自己就没干净过,“出来后只有牙是白的。”

挖煤越来越挣不到钱,“大人穿旧的衣服改一改,我和弟妹接着穿,不时去外婆家借口粮。”80年代,珠三角乘改革开放东风,发展日新月异。听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17岁的郭开扬选择加入悄然兴起的打工潮,只身来到珠海。“人会饿死,但多做点不会累死,有能力就多去做,多去学……”母亲的叮嘱,他一直记在心头,像铁烙进肉里。

“进过皮革厂,卖过猪肉,一路辛苦一路迷茫,也打过退堂鼓,甚至到了车站要离开却又咬牙留了下来。”经人介绍,郭开扬进入一家企业饭堂打下手。几经磨砺,厨艺精进,郭开扬后来凭借一道拿手的“扬州炒饭”,被一家四星级酒店破格录用,开启梦想进阶之路。

学厨之路上迈出的每一步,郭开扬至今难忘。1991年,他放弃助理厨师职位,跳槽到一家规模更大的酒店。一切从头开始,每月工资也从450元降至190元。“为了学手艺,豁出去了!”郭开扬说,晚上下了班,别人出去玩,“我就自己买一些胡萝卜、冬瓜之类的,在宿舍里雕花,能学一点是一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食堂学厨到饭店掌勺,直到现在投资深圳、中山、珠海等地11家酒店,郭开扬成为玉水的标杆人物。

正为村民生计犯愁的村两委班子,从郭开扬身上看到了挖煤之外的新出路,便牵线搭桥,鼓励村民外出学厨。郭开扬的电话,也成为村民找工作的热线。

“只要接到电话,我都尽力帮。”郭开扬深知外出学厨的不易。就这样,村两委搭台,能人带路,村民们放下煤铲,掌起大勺。

“八成以上的家庭靠外出做厨走上了致富路,许多人在城里有车有房。”郭国青介绍说,“北至黑龙江、西至甘肃、东至上海,还有广东省内21个地市,几乎都有玉水厨师的身影。”

现在回过头来看,玉水村民走出去做厨,有不少机缘巧合,但在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李琴看来,在改革开放的宏阔背景下,玉水人闯出发展的新天地并不意外。90年代,大量的农民离乡进城,在这个流动的过程中,经济利益的因素占主导。他们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做厨成为不少人立足城市的一条途径。“有人引路,自己踏实肯干,再加上可预见的上升空间,都激励着玉水人不断进取。”

改革开放这场伟大变革,把亿万农民从乡村带到城市,带入现代产业和城市生活,形成规模庞大、由乡村向城镇、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人口大潮。据统计,2015年以来,流动人口虽然逐年略有减少,但仍保持在2.4亿人以上的规模,相当于每6个人中就有1个流动人口。昔日的乡土中国,绝大多数劳动者以农业为生,如今城镇就业比重过半,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人员最多的产业,服务业占主导的现代模式逐步形成。

《爱拼才会赢》是郭开扬最爱唱的歌。在他看来,自古以来“行行出状元”,改革开放大时代、经济社会大发展,给了每个人前所未有的机会,“只要用奋斗去把握,总有一款适合你。”

吃苦耐劳,精益求精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成为时代风尚,技能人才越来越吃香,玉水人的获得感越来越充实

细雨蒙蒙,刚走上广州一德路,空气中就飘来浓郁的咸香味——这里是华南最大的海鲜干货批发市场。千家商铺云集,虾干、瑶柱、鱼肚、海参等海鲜干货,堆积如山。

从青岛飞来的郭端正蹲在地上挑选干鲍鱼,“粤菜注重食材,店里的干鲍鱼都是我一个个挑选来的。品相不好看的不要,色泽灰暗、肉质瘦薄的不要。”一下午工夫,轻揉慢捏中,郭端精挑细选出两大袋鲍鱼。

今天的郭端,举手投足尽显自信,早已不是当年的“阿端”。

“阿端,你是农村出来的孩子,要想出头,必须拼尽全力。人家三年学到的,你要用一年时间学出来。”郭开扬的话,郭端牢记在心。别人休息的时候,他帮师傅洗衣服、打下手;这个师傅擅长炒锅,那个师傅擅长勾芡,他瞅空子多看多记。

“粤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用料广博考究,光是烹调技艺就有21种之多。”郭端深知,技艺不是一朝一夕能够习得的,需要日积月累,慢慢领悟。

“刚开始那会,记得有一道菜叫酱爆花枝片,在师傅的监督下连续炒了4次才被允许端上桌。每天上班,都要带着笔记本记下每道菜式的做法、所用原料和调料。”郭端说。

不怕苦、不怕累,郭端就怕做厨被人瞧不起。市场经济刚刚起步那些年,厨师算不上是光鲜的职业。郭端每天泡在厨房里,身上的油烟味、鱼腥味自不会少,连谈女朋友都自卑,出门约会前洗澡,香皂打了一遍又一遍。种种难堪、苦水,郭端都默默咽下,立志要做出个样子来。

从中山起步,辗转东莞、深圳、青岛,郭端始终坚守一条:“做好他人事情,学好自家手艺。”不懈奋斗的郭端从学徒一步步做到总厨,既学厨艺也学管理,现在已是4家店的股东。更让他高兴的是,人们的职业观念在悄然改变,职业无贵贱越来越深入人心,技能人才越来越吃香。

凭着每年餐厅的分红,郭端不必下厨也能生活富足,但对厨艺的热爱却让他舍不得放下掂勺。今年6月,在青岛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厨师艺术节”上,郭端获得了“中餐烹饪艺术家”的称号。

做厨做成“艺术家”,放在以前郭端想都不敢想。“社会大环境不一样了,现在做厨,只要用心肯干,就能得到尊重,不会再觉得低人一等。菜品得到认可,那种自豪感、满足感,难以用金钱来衡量。”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叫响做实“大国工匠”,技能人才迎来春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高技能人才与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一起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人才队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高技能人才被纳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范围,深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越来越多的一线工人、技术人员成长为各级党代会、人代会代表……“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正成为时代风尚。

秉承了客家人吃苦耐劳精神的玉水人,如今越来越有干劲,以“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的执着精益求精。

玉水餐饮协会会长朱世雄,1993年就成为月收入600多元的砧板主厨。但他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带着希望学习更多技艺的念头,毅然跳到更好的平台,做起了洗菜杀鱼的水台工。

“就是想学厨艺,有累活脏活,都抢着干。”七八个月后,朱世雄将这里的厨艺学了个遍,然后再次踏上新一程的学厨之路。

“用追求完美的精神不断改善菜式,客户永远至上。”走过这么多年,朱世雄有自己的感悟,“客人会教我们怎么做菜。同一道菜不能一直不变,季节更替都会影响到食材、口味,这些经验书本上没有,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

“比如夏天,客人爱吃凉的,我就创制出冰皮鸡,鸡皮有弹性,配上芥辣,又爽口又脆凉。”朱世雄说,有钻劲才能做出好菜式。

扩大影响力,延伸产业链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个人才能得到充分重视,一道“姜蓉鸡”秘方拍出180万元,让玉水人认定做厨也大有可为

拍姜成蓉,挤掉姜汁,油炸至酥脆,再铺到腌蒸好的鸡身上。一盘清新灿黄、嫩而不生的“姜蓉鸡”端上桌,香鲜四溢,令人垂涎。

这道“姜蓉鸡”的制作秘方,曾拍出180万元的联合竞价。创制者郭科就是玉水人,擅长传统菜的创意烹饪。“‘姜蓉鸡’的原型是姜油鸡,我是跟爸爸学的,180万元不光是烹制技艺的价值,更是文化价值的传承。”

郭科的父亲郭达清今年68岁,曾开了村里最早的“桥头小店”。小饭馆门脸不大,搭竹棚做生意,曾是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方。“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厨师。我从学徒开始,一辈子都在做厨,两个儿子从小在店里耳濡目染,学了许多客家菜做法。”

郭科火了,电视节目、广告代言纷纷伸来橄榄枝。一有机会,他总要推介家乡,为玉水代言。

打响玉水品牌的名厨,不止郭科一个。

走进玉水公学“楚壮堂”,厨乡文化展馆的墙上,满壁皆是名厨风采:郭开扬,拥有“果木烟熏烤炉”等两项专利;“中国烹饪大师”朱世雄;还有深圳、粤港澳名厨郭端、郭辉、朱胜斐、杨政保……

出了名厨,出了名菜,玉水人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魅力——这是个大舞台,只要有真本事,人人都有出彩机会。村两委和郭开扬等人一合计,用好名厨效应闯市场,做厨这条致富路还可以走得更远。

“种葱堆在一起会烂,必须分开来种,厨师也是一样。”村里做厨的人越来越多,难免会扎堆甚至出现无序竞争。针对这种情况,村两委鼓励村民到不同的餐馆学厨,同时支持村民发展种植养殖,为餐饮业提供好食材。

为此,玉水村引进梅州一家农业龙头企业,引进发展现代农业的资源和技术。

“28户贫困户种起了木耳,一期采摘木耳8000多斤,盈利1.8万元。”郭国青介绍,村里计划将荒废的水田及山林用来发展有机蔬菜、水产养殖,“既能解决村里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打通了绿色食材与餐桌之间的供应通道。”

“我性格活络,喜欢跟人聊天,有时耽误烧菜,后来被禁止进入厨房。”听了郭开扬的建议,村民郭正飞改行做了厨具生意,把店开到了广州最大的沙溪厨具专业市场,仅去年一年营收额就达4000多万元。

在沙溪市场,郭正飞开设的1400平方米的玉水厨具体验馆让记者心头一震。“从厨台、炉具、烤箱,到锅盆、碗碟、刀叉杯勺,共有2万多个品种。”沙溪一地,聚集着5000多家厨具公司,竞争激烈,郭正飞的玉水厨具靠品牌站稳了脚跟。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击,玉水餐饮的产业链不断延伸,品牌影响力愈来愈大。

激活资源,反哺乡村

坚持共享发展,人才等要素加快在城乡间双向流动,玉水展现乡村振兴新气象

不经意间,玉水变了。

枇杷树上挂,溪水田间流。村民出路有了,村两委腾出手来改变村容村貌。原来的土路成了水泥路,路旁装了185盏照灯,全村亮化绿化,再难见“煤矿村”的影子。

对玉水的未来,郭国青从未像今天这样充满信心。

2018年以来,广东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工程,组织专业师资送教下乡,全力扶持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计划到2022年培训‘粤菜师傅’5万人次以上,将直接带动30万人就业创业。”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陈奕威说。

“培训合格后颁发‘粤菜师傅’技能证书。山区农民,学历普遍不高,通过‘粤菜师傅’工程,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特别切合农民实际。”梅县区委书记钟光灵说。

借着政策东风,郭国青与村干部谋划以“客家菜师傅”乡土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引入“名师、名厨”,建设集交流平台、展示窗口、实训基地为一体的培训基地。

“玉水名厨大多在外闯荡,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激活‘厨乡’资源,吸引村民返乡创业。”郭国青说,“‘粤菜师傅’工程一下子让我们开了窍,村里也找到了发展门道。”

“有理论、有现场实操,已经搞了3次培训,有200多人参加,都是本地的贫困户和技校学生。”忙里忙外的朱世雄,手机响个不停,“做梦也没想过,自己会走上讲台当老师。”

“别小看厨师培训,名堂大着呢。”梅县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瑞金说,通过组建厨师协会平台,打造“厨出玉水”品牌,“形成‘名企出名厨,名厨带名徒,名徒联名企,名徒成名厨’的人才培育模式。”

走进玉水村的大师工作室,只见杨政保一边将处理好的虾入锅,一边教导学员。“做厨师,厨艺很重要,厨德更重要。不能拿不合格的菜品给客人,菜一定要炒好才可以上桌。”工作室每月至少授课一次,为想要学厨的村民与粤菜名厨提供了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我们召集村里名厨成立了‘玉水厨乡烹饪协会’和‘客家菜师傅培训基地’,既推进客家菜师傅交流、推广传承客家菜,也鼓励乡贤回乡投资,开发旅游观光和农家乐,搞种植养殖业。”城东镇常务副镇长谢国栋说。

在政府引导下,玉水人思路豁然打开,整合利用现有零散空地和闲置建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鼓励乡贤名厨回乡兴业。在外打拼多年的杨扬喝了道“头啖汤”,回玉水投资800万元动工兴建集民宿、粤菜师傅培训基地、游乐园等为一体的大型农家乐项目。

金融活水,也被引入玉水村。今年4月,玉水村获整村授信3000万元额度,发展资金短缺难题得到缓解。3位厨师当场获得了总计25万元的专门针对“客家菜师傅”的小微贷款。

“‘师傅贷’是为培养客家菜厨师、打造农家乐旅游项目专门推出的一款信贷产品。玉水作为试点村,保证每户至少一人获得授信,解决村民‘贷款难、担保难’的困扰。”郭国青说,在“师傅贷”支持下,已有两家农家乐开张营业,带动村里近20名闲置劳动力就业。

“扬州东区需要厨房中工2名,有想做的,可以联系我……”

每隔两三天,玉水厨师微信群里都会有类似消息弹出。接单、揾工,足不出户就能搞定。越来越多的玉水人,正从人才、资本等要素不断在城乡间双向流动中获益,走上一条乡村振兴的“风味之路”。

放眼整个广东乃至全国,更多的玉水村正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中拔节成长。它们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精彩,如同粤菜有五滋六味之别,但最令人回味无穷的滋味,还是它们背后活力无限的“流动中国”。

制图:郭 祥

《 人民日报 》( 2019年09月06日 12 版)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

游戏排行

安卓 热门

新游预告

  • 更多

    更多开测

    新游开测
    进入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