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导航

新闻攻略

下载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三农 > 聚焦三农 > 亳州五马琴书传承艺术神韵演绎精彩生活

亳州五马琴书传承艺术神韵演绎精彩生活

  • 2017-03-13 00:00:00
  • 在手机上看

    扫一扫立即进入手机端

新农村商报网(通讯员 戴明 张杰)源于民间的五马琴书艺术,是民族传统戏曲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五马琴书唱腔采用低头闭目的表演方式,四句一翻的传统唱法。五马琴书历史悠久。三百多年来,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既有情节曲折的长篇,可演数十场;又有短小精悍的小段,只演几分钟。现在的五马琴书的说唱艺术不仅汲取了豫剧、二夹弦的唱腔,还融入了徐州琴书、山东琴书、河南坠子、三弦书、柳琴戏等唱腔,大大丰富了五马琴书的唱腔,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本土艺术形式。 

亳州五马琴书传承艺术神韵演绎精彩生活

3月11日,记者来到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见到了五马琴书的的第四代传承人,今年64岁的颜淑华。当时她正在排练节目,为即将举办的五马镇桃花节举行义演。据她介绍,五马琴书演出使用的主要乐器有扬琴、简板,伴奏乐器为软弓京胡、二胡、坠胡、洞箫、笙、筝、月琴、琵琶、三弦、碟子、碰铃等。其中乐器软弓京胡是五马琴书与山东琴书、徐州琴书最大的区别。主要唱腔是凤阳歌、垛子句,常有艺人杂以大寒江、小寒江、上河调、叠断桥、腰板、起板、锯缸调、哭头、背剑、金钱梅花落、银丝绞等进行演唱,俗称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建国后前期代表作品有:《王大娘写信》、《春江找父》、《一块银元》、《补锅》、《一包黑砂糖》、《小两口爱集体》、《十字大寨》等;后期作品有:《王二姐哭绣楼》、《背猴子》、《芍乡情》、《光棍泪》、《小光棍娶媳妇》等

据了解,上个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五马区(公社)组织的曲艺队,主要以演唱琴书为主。在文化站站长宋玉书的带领下,对琴书的表演形式及唱腔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引进了其他曲种、剧种的唱腔、曲调,形成了有五马琴书特色的独特风格。这支由二十多人组成的曲艺队在当时唱遍全县的田间地头、机关、工厂,也经常去外地演出,并为外国来宾演出传统小段,深受广大观众好评。

 “美酒飘香涡水情,中华药都道德兴、自从商汤建都后,涡河两岸育群英”这段便是琴书《夸夸咱们的新谯城》中的一段。颜淑华用清凉的嗓音唱了出来。她出自琴书世家,自幼饱受琴书艺术熏陶。13岁学艺,16岁便操琴持板正式演唱。1970年与父亲一起走进五马琴书曲艺队,由于颜淑华记忆力强又好学,在曲艺队经过两年的历练,在师姐们的带领下。渐渐成为队里的“台柱儿”方圆百里说起淑华,无人不晓。后来又拜称“曲子状元”的葛光进为师,说唱传统长篇大书有了长足的长进。《陈三两爬堂》成为其代表名曲,汇演多次获奖。从那时候起,颜淑华就和同事们一起为巡演于周边乡镇农村,为群众送去精神食粮。

1976年所演的节目《夺刀》代表原阜阳地区参加全省在江淮剧场的汇演,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1986年表演的曲目《大义灭亲》在原亳县法制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

 从1986年开始,五马镇连续三年举行了别开生面的“百琴大赛”。尤其是1987年那次比赛,仅参加琴书演出的表演者就有扬琴102盘,演员200多人。作为大赛的领唱,64岁的颜淑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眉开眼笑,“真是好时光啊,那时琴书多受欢迎,尤其是“百琴大赛”的盛况不仅吸引省内省、市媒体的关注,连其他省市的媒体以及中央级媒体也对比赛进行了报道。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了“百琴大赛”,上海电影制片厂也来拍摄了题为《江南索秘》的专题片。

颜淑华还讲述了自己在演出中遇到的两件小事。有一次下乡演出,村口站着一位老人,等颜淑华靠近时,老人盯着她看嘴里还说我终于见到她本人了。还有一次,颜淑华因故迟到了一会,几位老婆婆走起路来风风火火,看到颜淑华就说我们来接你呢就等着听你唱戏。1990年颜淑华成为安徽省曲协会员,1994年当选亳州市政协委员。

在辉煌时期,琴书艺人收获的不仅仅是尊重,还有实实在在的好处。现在的五马琴书编剧者李心清老人开心地说,他们那时还处于集体经济阶段,挣工分吃饭,一天的工分折合成钱也就两三毛左右,能拿到5毛钱的寥寥无几。琴书艺人的一天能拿到多少钱呢?按照标准,如果去市里演出一天补助误工费5毛钱外加7毛钱的伙食费,如果去阜阳地区演出,误工费还是5毛钱一天,但伙食补助一天8毛钱,如果去省里可能更高。其中5毛钱的误工费要交到公社,伙食补助费自己保留。在当时5毛钱够5口之家吃一周的青菜。

“五马琴书的繁荣与时代发展和国家政策紧密相连。当时的表演内容基本上都是国家的政策宣传和计划生育等内容,演出也是政府安排的不用担心没演出,有的公社或者生产队想要请五马曲艺队演出还要提前预约,李心清说到”。

现任五马镇文化站站长李东启告诉记者,过去几年对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五马琴书的书页似乎早早合上以致许久听不到“琴声”。久违的“琴声”背后,是五马琴书艺人的集体失声和无奈。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年轻人受到电视、网络等现代化科技的冲击,对传统琴书不认识、不了解。从事琴书演唱的是一群年龄偏大的老年艺人,五马琴书面临青黄不接的问题。加上社会功利和经济思想渗透,琴书渐渐失去了群众基础,没有土壤便不能精益求精发扬光大。

五马镇宣传委员张杰说到,现在,五马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为了扶持和支持五马琴书的发展,对琴书在各种场合、各个层面广为宣传积极推介。还帮助成立了“五马桃花源演剧团”,目的是传承发扬琴书艺术。同时,与镇内各中小学“联姻”,让琴书这一民间传统戏剧走进课堂,让广大学生对琴书有所认知。为社会琴书爱好者举办琴书培训班并利用“书香村居”宣讲活动、乡村旅游、古庙会,到敬老院、镇村各单位,把琴书艺术推广出去。在当地市区文化旅游部门和五马镇党委政府重视下,2016年5月,五马琴书被评为亳州市第五批市级非遗项目,今年2月,市文化旅游局又批准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桃花源剧团为五马琴书的传习基地,这为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五马琴书这门古老的文化艺术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文章速递

新闻 知道 百科

热门新闻

精彩专题

更多+

游戏排行

安卓 热门

新游预告

  • 更多

    更多开测

    新游开测
    进入

专区

王者荣耀

新农商网 www.xncsb.cn 版权所有 豫ICP备17046739号-8

新农商网下载基地温馨提示:适度游戏娱乐,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我们用心在做,为您提供更多好玩、好用、放心的软件下载站

举报信息框
  • *举报网址:
  • *举报内容:
  • *联系方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