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左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下辖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东部,贺兰山西麓。总面积80412平方千米里,占全盟总面积近30%;2022年阿拉善左旗人口20.3万,占全盟总人口的78%;辖15个苏木镇、4个街道,政府驻地阿拉善盟巴彦浩特镇安德街与民主路口。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阿拉善左旗的:名称、历史沿革、自然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民族、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著名人物、获得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阿拉善左旗

英文名

Alxa East County

面积

80412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中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理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贺兰山西麓,阿拉善盟东部地区

地理坐标

北纬37°24′~41°52′,东经103°21′~106°51′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辖15个苏木镇、4个街道

行政区划代码

152921

人口

20.3万人(2022年阿拉善左旗常住人口)

语言

兰银官话

民族

汉族、蒙古族、回族等

GDP

407.3亿元(2022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49629元(2022年)

著名景点

贺兰山广宗寺(南寺)生态旅游区、月亮湖风景区、天鹅湖景区等

邮政编码

750306

政府驻地

巴彦浩特镇

电话区号

0483

机场

阿左旗巴彦浩特通勤机场

简介

阿拉善左旗地处内陆腹地,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夏热冬寒、昼暖夜凉。阿拉善左旗自春秋战国时代起匈奴、蒙古等少数民族曾先后在这里繁衍生息。康熙三十六年设阿拉善和硕特旗,雍正十年迁旗府于定远营。1979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5月1日正式成立的阿拉善盟管辖。

阿拉善左旗是传统的农业大旗,境内形成腰坝滩有机小麦、查哈尔滩绿色瓜果等4大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2022年7个产品确认为全国“名特优新”农畜产品。“阿拉善白绒山羊”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阿拉善左旗建设有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输出示范基地,清洁能源开发规模居全盟第一。阿拉善左旗地区生产总值407.3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629元;三产结构比为9.8:49.6:40.6。

阿拉善左旗是草原文化和蒙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曾是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的驻牧之地。这些民族留下了许多文化遗迹,如古代城池、寺庙、岩画等,还有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祭敖包、那达慕大会等。阿拉善左旗拥有众多的文物古建筑、古寺庙等因此当地的旅游资源丰富,有以贺兰山原始森林、腾格里沙漠、阿拉善戈壁、雅丹地貌、丹霞地貌为主的自然景观。阿拉善左旗被誉为中国骆驼之乡、首家“中国观赏石之城”、全球唯一沙漠世界地质公园。2020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旗、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021年,阿拉善梦想沙漠汽车航空乐园被认定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名称

旗因山得名,系“贺兰山”一名异译。系蒙古语,意为“金黄色的马”。一说意为“肘”。蒙古语称东为左。

历史沿革

先秦

阿拉善左旗之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

阿拉善左旗春秋时属秦。

秦汉至南北朝

秦始皇时置北地郡。

汉时属北地、武威、张掖三郡。

晋为前凉、后凉、北凉等所据。

隋唐至宋元

唐属河西节度使。

宋景德中入于西夏。

元隶属甘肃行中书省(元初为今鄂尔多斯市境内的鄂尔多斯部居住)。

明清时期

明永乐初为西部瓦剌地区。

清康熙时属蒙古额鲁特和硕特部首领和罗理率部游牧。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和罗理至京奏请归顺,康熙皇帝赐牧阿拉善地区。自此,和罗理部定牧阿拉善。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清王朝将和罗理部按四十九旗之例,编置佐领,册封和罗理为多罗贝勒,授札萨克印,正式设置阿拉善和硕特旗,“自为一部,不设盟”,属不设盟的独立旗,直辖于理藩院(辖境包括今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全部、磴口县和乌海市乌达区,简称阿拉善旗)。其疆域为“至京师五千里,东起黄河与鄂尔多斯高原隔河相望;西与额济纳河源接壤;北逾瀚海,从喀尔喀起始;南与甘肃省凉州、甘州接界,袤延七百余里。”总面积近19万平方千米。旗府额很(肯)衙门设在沙日布日都(今吉兰泰镇境内,又名紫泥湖)。

清雍正元年(1723年),阿宝率部赴青海平叛,大获全胜,雍正皇帝晋封阿宝为“多罗郡王”(号称阿王)。

清雍正七年(1729年),阿宝擅自迁往乌兰木伦及额济纳河等地,阿宝降为“贝勒”,仍归阿拉善牧。

雍正八年(1730年),在贺兰山以西十里修建了定远营城(今巴彦浩特)作为镇守之地。阿王将设在沙日布日都(紫泥湖)的旗府额很衙门迁至定远营城。

阿拉善旗自嘉庆二十年至二十三年(1815—1818年)始施苏木、巴格行政建置,设8个苏木、36个巴格。

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王朝灭亡,终止了阿拉善和硕特亲王的俸禄。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将阿拉善旗在行政上划归甘肃省管辖,并保留了封建王公世袭统治权;政治上按蒙古盟旗组织法规定直属中央政府蒙藏委员会管理。

民国15年(1926年),冯玉祥在磴口设县。民国17年(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宁夏行省,将阿拉善旗和磴口县划给宁夏回族自治区管辖。

民国30年(1941年)4月1日,经国民政府批准,对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同时在阿拉善旗紫泥湖设置治局。

民国36年(194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提出了阿拉善旗的隶属关系问题,国民党政府蒙藏委员会于同年4月16日训令答复:“阿拉善旗政府方面按蒙古盟旗组织法第四条仍隶属中央,旗与省之关系就近接受西北行辕之督导,阿拉善旗的军事事项由军委驻旗军事专员负责协调处理,同时受西北行辕节制。”

民国38年(1949年)9月23日,阿拉善旗和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阿拉善旗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阿拉善和硕特旗自治区人民政府。

1961年4月,阿拉善旗划分为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1961年7月,建立乌达市时,将巴彦木仁人民公社的大部分地区划给乌达市。1969年,阿拉善左旗连同阿拉善右旗北部5个苏木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管辖。

1979年7月1日,阿拉善左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79年12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1980年4月1日,阿拉善盟成立,盟机关驻巴彦浩特。截至2018年底,建制无变化。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阿拉善左旗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边陲,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贺兰山西麓,属阿拉善盟东部地区。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7°24′~41°52′,东经103°21′~106°51′之间。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磴口县相连;东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毗邻;东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石嘴山市、平罗县、贺兰县、银川市、永宁县、青铜峡市交界;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甘肃省景泰县、古浪县相望;西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为邻;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188.678千米,阿拉善左旗南北长495公里,东西宽214公里,面积8.04万平方公里。

阿拉善左旗

气候

阿拉善左旗属温带荒漠干旱区,为典型的大陆型气候,以风沙大、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为主要特点。年降雨量80-220毫米,年蒸发量2900~3300毫米,雨季多集中在七、八、九月。日照时间3316小时,年平均气温7.2摄氏度,平均高温:17℃,平均低温:5℃;最高温度(2023/09/03):37℃, 最低温度(2023/01/23):-25℃,无霜期120~180天。

地质

阿拉善左旗主要出露的地层为古元古界北山群(Ptb),地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西向。据其岩性分为上、下两个岩组,二者为连续沉积,总厚达4229.5毫米。下岩组(Ptb‘)为厚层糖粒状、条带状白云石大理岩夹黑云斜长片麻岩、变粒岩,以含厚层自云石大理岩为其特征。上岩组(Ptb)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夹黑云斜长变粒岩及少量大理岩透镜体,厚2627.90米。亚干复式背斜:轴部由北山群下岩组白云石大理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及变粒岩组成.两翼由下岩组及上岩组的变粒岩、变流纹岩及少量石英片岩组成。轴向总体280。方向,轴长6kin。东段受北东向构造的改造成东西转向北东东向,形成总体形态为向南凸出的弧形。宽约10千米。例皱形态开阔,两翼不对称。

地形地貌

阿拉善左旗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800~1500米,最高海拔3556米。可利用草场4.6万平方千米,主要为荒漠、半荒漠草原。沙漠面积3.4万平方千米,主要是腾格里、乌兰布和两大沙漠。腾格里沙漠包括北部的南吉岭和南部的腾格里两部分,内部有沙丘、湖盆、草滩、山地、残丘及平原等交错分布。沙丘面积占71%,以流动沙丘为主,大多为格状沙丘链及新月形沙丘链,高度多在10~20公尺(33~66英尺)之间。湖盆共422个,半数有积水,为干涸或退缩的残留湖。乌兰布和大沙漠南北最长170千米,东西最宽110千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海拔1028-1054米之间,地势由南偏西倾斜。沙漠南部多流沙,中部多垄岗形沙丘,北部多固定和半固定沙丘。

阿拉善左旗

水文水利

水文

黄河流经阿拉善左旗的乌索图、巴彦木仁苏木,在境内流程达85千米,年入境流量300多亿立方米,额济纳河是盟内唯一的季节性内陆河流,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流至巴彦宝格德水闸分二支。西为木仁高勒(西河),注入嘎顺尔(亦称西居延海),东为鄂木讷高勒(东河),下记分数支,注入苏泊尔亦称东居狂海,京斯田尔又称古居狂海天湖和沙日尔,济纳河在盟境内流程200多千米,年流量10亿立方米。贺兰山、雅布赖山,龙首山等山区许多冲沟中一般有潜水,有些出露成泉。在三大沙漠中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湖盆500多个,面积约1.1万平方千米,其中草地湖盆面积1.07万平方千米,集水湖面积400多平方千米。

阿拉善左旗

水利

阿拉善左旗共有中小型水库37座,总库容2803万立方米;塘坝87处,总容积244万立方米;地下水取水井15173眼,取水量3亿立方米。

土壤

土壤由南向北分布有灰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盐碱土、风沙土、山地草甸土、山地灰褐土、山地灰钙土、潮土、漠境盐土和山地粗骨土等11个类型、23个亚类、38个土属,两个土纲。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腾格里、乌兰布和两大沙漠横贯全境,沙漠、沙地面积占全旗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现有可利用草场6900万亩,耕地30余万亩。

阿拉善左旗

林业资源

天然梭梭林350万亩、白刺724万亩,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次生林60万亩,是自治区乃至西北的天然生态屏障。

矿产资源

截至2022年,已发现矿产61种,矿产地333处,探明储量的矿产35种119处,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27种。煤、盐、硝、石膏、石灰岩、铁、铜、金、石墨、大理石、膨润土、白云岩、花岗岩等储量可观,开发潜力巨大,其中被称为“两白一黑”的湖盐、芒硝、煤炭是该旗最具有优势和地方特色的矿种。煤炭保有储量35.5亿吨,煤炭集中分布于阿拉善左旗贺兰山、黑山及阿拉善右旗长山地区。湖盐储量达1.3亿吨,主要分布在吉兰泰、雅布赖、查干布拉格等盐池,芒硝总储量约0.6亿吨,中泉子芒硝湖为主产区。

阿拉善左旗

水资源

阿拉善左旗,水资源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较少,除有黄河过境水量外,基本无地表径流,但在三大沙漠区有许多湖泊和时令湖,地表水储量。阿拉善左旗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23亿立方米,干旱年水资源总量3.9亿立方米,特别干旱年水资源总量2.67亿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3.6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1.4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4.9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1.86亿立方米。阿拉善左旗地下水资源总量根据水利区划计算结果为9.757亿立方米/年,其中潜水补给量9.757亿立方米/年,承压潜水补给量1.79亿立方米/年。地下水可开采量2.49亿立方米/年,占地下水总资源量的27%。

清洁能源

阿拉善左旗

风光能源开发利用潜力大,风能储量约0.9亿千瓦。截至2022年12月底,风电装机总量47.2万千瓦,正在建设160万千瓦风电基地项目及配套浩雅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100万千瓦保障性并网集中式风电项目;太阳能资源储量约2.1亿千瓦,太阳能装机总量45.6万千瓦。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阿拉善左旗内有野生植物约690余种,特有植物有斑子麻黄、二柱繁缕、贺兰山女蒌菜、贺兰山丁香等。濒危植物有叉子圆柏、袖松、青杨、凹舌兰等。一级保护植物有梭梭、胡杨、肉从蓉、四合木、绵刺、沙冬青6种,二级保护植物有斑子麻黄、裸果木、蒙古扁桃、大叶细裂械、甘草、文冠果、贺兰山丁香、脓疮草、百花蒿9种。

动物

阿拉善左旗,属温带荒漠、半荒漠动物群,群落结构简单,种类贫乏。旗内共有脊椎动物5纲24目56科140属232种。其中,鱼纲1目2科2属2种;两栖纲1目2科2属3种;爬行纲2目6科9属14种;鸟纲14目31科82属151中:哺乳纲6目15科45属62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雪豹、马麝、黑鹳、金雕、大鸨、胡兀鹫等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马鹿、岩羊、苍鹰、猎隼、蓝马鸡等32种。

阿拉善左旗

自然保护区

阿拉善左旗境内有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恐龙化石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东阿拉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腾格里沙漠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区。

名称

级别

主要保护对象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

干旱、半干旱区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恐龙化石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自治区级

恐龙化石

内蒙古东阿拉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自治区级

荒漠生态系统及鹅喉羚、梭梭、绵刺等珍稀野生动植物

内蒙古腾格里沙漠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自治区级

沙漠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及沙冬青、鹅喉羚、金雕等珍稀野生动植物

参考资料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以山脊为界与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保护区总面积885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20200公顷,缓冲区面积10762.5公顷,实验区面积36747.5公顷,禁牧区面积2079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干旱、半干旱区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内有林地面积28875.2公顷,全部为特种用途林的水源涵养林,蓄积量2408975.4立方米,其中天然林面积分别为28875.2公顷和2408807.4立方米,保护区疏林地4140公顷,蓄积量36136立方米,灌木林6971公顷,覆盖度在30%~70%之间。区内有维管束植物690种,隶属80科,324属。其中蕨类植物有9科10属12种,苔藓类植物3种;裸子植物有3科5属8种;被子植物68科309属670种;就种子植物而言,共有71科314属678种。

自然灾害

阿拉善左旗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地震、沙尘暴等。2018年6月10日9时29分,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2022年06月12日阿拉善左旗气象台分发布干旱橙色预警信号:目前阿左旗北部干旱严重。预计一周全旗无有效降水且有一次高温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强度强,全旗干旱进一步发展,其中巴彦诺日公苏木、吉兰泰镇、敖伦布拉格镇、银根苏木、乌力吉苏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重旱。

行政区划

阿拉善左旗辖11个苏木镇、4个街道。阿拉善左旗人民政府驻地阿拉善盟巴彦浩特镇安德街与民主路口。

阿拉善左旗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

行政区划代码

区号

邮政编码

下辖乡镇

下辖街道

阿拉善左旗

152921

0483

750306

巴彦浩特镇、吉兰泰镇、宗别立镇、巴润别立镇、温都尔勒图镇、敖伦布拉格镇、巴彦诺日公苏木、银根苏木、额尔克哈什哈苏木、乌力吉苏木、超格图呼热苏木

额鲁特街道办事处、王府街道办事处、南环街道办事处、新华街道办事处

政治

阿拉善左旗领导班子

中国共产党阿拉善左旗委员会

书记

刘志强

阿拉善左旗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李苏依勒图

阿拉善左旗人民政府

旗长

莫日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阿拉善左旗委员会

主席

阿拉腾础鲁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9.23

人口民族

人口

截止2022年阿拉善左旗常住人口20.3万人,户籍人口14.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2.72%,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为6.32‰;人口死亡率为6.4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3‰。

2021年阿拉善左旗男性人口7.39万人,占比49.8%,女性人口7.4万人,占比50.2%。0-17岁人口2.27万人,占比15.3%,18-59岁人口9.84万人,占比66.4%,60岁及以上人口2.72万人,占比18.3%。

民族

阿拉善左旗

蒙古族人口为3.67万人,占20.79%;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1.13万人,占6.41%。阿拉善左旗居住着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俄罗斯、白、黎、锡伯、维吾尔、壮、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蒙古族主要有阿拉善和硕特部、额济纳土尔扈特部、喀尔喀部、蒙古族穆斯林(科伯尔蒙古人)四部分构成。其他民族在阿拉善左旗各地都有分布。

语言

阿拉善左旗汉语方言属兰银官话银吴片,兰银官话古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去声,全浊声母今读阳平。特点是古入声全浊声母字一部分归阳平(第2声),大部分归去声(第4声);盐池是少部分古入声全浊声母字归去声(第4声),多数字归阳平(第2声)。

宗教信仰

阿拉善左旗各民族都有信仰宗教之故俗,阿拉善历史上主要有喇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天主教5教。藏传佛教传入阿拉善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有延福寺、福因寺、广宗寺、巴丹吉林庙等历史悠久的佛教场所。汉传佛教于1930年传入;天主教于上世纪90年代从宁夏、乌海传入;基督教于上世纪初由英国籍牧师马伊山、瑞典籍牧师浦博爱传入并设立教会;伊斯兰教于上世纪初从宁夏传入。阿拉善盟于1987年和2007年分别成立佛教协会和伊斯兰教协会2个爱国宗教团体。2017年自治区佛教学校阿拉善佛教分校在阿左旗广宗寺成立。从建旗开始,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历代相传,延续至今,阿拉善左旗喇嘛庙颇多。阿拉善左旗共有寺庙、教堂46座,其中喇嘛庙37座、清真寺7座、汉佛寺1座。

阿拉善左旗

宗教

派别

场所名称

地址

负责人姓名

佛教

藏语系

延福寺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王府街18号

乌力吉

佛教

藏语系

广宗寺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润别立镇巴彦宝格德嘎查

哈斯乌拉

佛教

藏语系

福因寺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木仁高勒红星嘎查

罗甲木苏

佛教

藏语系

妙华寺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图克木嘎查

乌力吉德力格

佛教

藏语系

承庆寺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超格图呼热苏木辉图高勒嘎查

克西格布音

佛教

藏语系

昭化寺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超格图呼热苏木鄂门高勒嘎查

特木尔

佛教

藏语系

达力克庙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彦诺尔公苏木套里嘎查

莫日根巴特尔

佛教

藏语系

沙尔扎庙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乌力吉苏木沙尔扎嘎查

达布西拉图

佛教

藏语系

红塔寺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巴音哈日嘎查

哈达

佛教

汉语系

延寿寺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王府街自来水公司东

云会珍

佛教

汉语系

密宗经堂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党校宏利小区

白小兰

参考资料:

经济

综述

阿拉善左旗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商品杂粮品种繁多;第二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工业和矿产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靠批发零售业和旅游业发。2022年阿拉善左旗建成腰坝滩有机小麦、查哈尔滩绿色瓜果等4大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建设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输出示范基地,清洁能源开发规模居全盟第一。2022年阿拉善左旗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07.3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9.8:49.6:40.6。2022年阿拉善左旗上榜“2022中国西部百强县市”位列全国第86位。

第一产业

2022年阿拉善左旗投资2.7亿元,实施农业建设项目17个,建设高标准农田7.9万亩。形成腰坝滩有机小麦、查哈尔滩绿色瓜果等4大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特色畜牧业规模不断扩大,建成存栏千头以上规模养牛基地10处、驼奶示范基地4处。7个产品确认为全国“名特优新”农畜产品。“阿拉善白绒山羊”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培育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龙头企业38家。培育国家级林业经济示范基地3个、自治区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

2022年阿拉善左旗第一产业增加值24.5亿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252.5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7622.1公顷,粮食总产量141870.3吨,油料产量13106.3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1321.2吨,园林水果产量4318.4吨,瓜果类产量116798.1吨。

第二产业

2020年阿拉善左旗建设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输出示范基地,建成清洁能源规模达92.7万千瓦,清洁能源开发规模居全盟第一。完成庆华百灵年产180万吨、福泉年产120万吨井工技改任务。淘汰7家煤矿落后产能195万吨。吉兰泰油田开发一体化项目、石墨采选精深加工、婴幼儿奶粉、珠拉金矿废石再回收技改等项目的实施,为产业重构和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年阿拉善左旗第二产业增加值261.7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比2021年增长4.7%。原盐产量达131.6万吨,铁矿石原矿产量达22.8万吨,盐酸产量达11万吨,水泥产量达156.7万吨。2022年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8%,资质内建筑企业4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1亿元。

第三产业

2020年阿拉善左旗重点开发旅游业,实施定远营古民居修缮等重点工程。阿拉善梦想沙漠汽车航空主题乐园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功举办自治区第八届乌兰牧骑艺术节、阿拉善英雄会、亚沙赛、观赏石文化旅游节等品牌活动。四年来,累计接待游客270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8亿元。

2022年,阿拉善左旗第三产业增加值121亿元。其中,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23.7亿元,交通运输业增加值13亿元,金融业增加值14.7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3.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4亿元,商品零售额47.7亿元,餐饮收入4.7亿元,批发业商品销售额182.7亿元,零售业商品销售额44.8亿元,住宿业营业额 3亿元,餐饮业营业额5.5亿元。

经济功能区

阿拉善腾格里工业园区

内蒙古阿拉善腾格里工业园区原为旗级腾格里精细化工园区,2009年2月成为盟级腾格里工业园区,2012年12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7亿元,营业收入6.4亿元,实现税金0.14亿元。园区规划控制面积85平方千米,其中建设用地33.7平方千米,近期规划建设面积12平方千米。现已开发建设的4平方千米区域。园区企业以硝系、萘系、苯系、煤化工、冶金原料为主要原料进行深加工。大宗开采利用的矿产主要有盐、硝、铁、陶土、石膏等。2022年共确定实施和签约重点工业项目14个,计划及协议投资470.6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5个,计划总投资324.39亿元,新建项目4项,计划总投资94.29亿元,签约及拟建项目5项,协议投资51.98亿元。

阿拉善左旗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止2022年末阿拉善左旗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4所,教职工2010人。普通高校1所,招生1095人,在校生6442人,毕业生115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招生417人,在校生1356人,毕业生384人。普通高中5所,招生1282人,在校学生3773人,毕业生1296人。初中12所,招生1649人,在校生5140人,毕业生1900人。小学19所,招生2344人,在校生13232人,毕业生1730人。幼儿园34所,在园幼儿851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66人。阿拉善左旗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2.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0.5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3%。

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1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原阿拉善盟卫生学校、阿拉善盟师范学校(、阿拉善盟技工学校、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阿拉善分校、阿拉善广播电视大学、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于2008年)、阿拉善左旗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阿拉善盟重点业余体校等学校先后合并组建成立,2013年3月正式运行。学院现有巴彦浩特、乌斯太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871亩。设有医疗护理系、经济管理系、艺术系、通用航空系、机电工程系、化工系等6个教学系部。

科技

2022年专利授权量494件,较上年同期增长13.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6件,实用新型466件,外观设计12件);有效专利数据1235件,其中,阿拉善左旗有效发明专利111件,高价值专利拥有量达到27件,万人高价值专利拥有量1.03件,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5.0%。

2022年共争取国家、自治区科技专项资金支持2601.1万元。其中,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项资金1600万元;争取到国家“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资金42万元;各类创新主体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科研经费奖补、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技术交易后补助、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和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等各类奖补资金959.1万元。同时,盟级财政预算科技专项资金1200万元,同比增长24.48%。年内认定登记技术合同69项,合同成交额 37873.5万元,技术交易额4031.94万元。

2022年认定备案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载体77家。其中,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2家,同比23%,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43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9家,同比123% ,实现倍增目标;新认定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1家,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9家、新型研发机构1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家、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6家、科普示范基地1家,盟级企业研发中心4家、农牧业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3家。

文化

2022年阿拉善左旗有艺术表演团体(事业)4个,其中:乌兰牧骑4个;现拥有文化馆4座(包括盟文化馆1个,旗文化馆3个),公共图书馆4座,已注册博物馆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5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62%。有线电视用户2.4万户。

卫生健康

截止2022年末阿拉善左旗共有医疗卫生健康机构337个,其中:医院18个,基层卫生医疗机构30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2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阿拉善左旗卫生机构核定编制床位数1822个,实有床位数1490个。在岗职工322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566人。 

阿拉善左旗

体育事业

阿拉善左旗有巴彦浩特体育场、阿拉善盟体育馆、优胜青少年足球俱乐部(阿拉善左旗店)、阿拉善盟红盾体育馆、九号足球运动馆。2022年阿拉善左旗运动员在4个运动大项中获奖牌12枚,其中: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7枚。

人居环境

2022年完成营造林面积42266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21400公顷,飞播造林面积9066.7公顷,封沙育林面积5000公顷,退化林修复面积6800公顷(规模化防沙治沙修复项目0公顷)。2022年完成内蒙古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天然林保护与营造林项目36933.3公顷,完成造林补贴项目5333.3公顷。截止2022年末阿拉善左旗森林面积200.09万公顷,有林地面积4.35万公顷,灌木林地面积195.74万公顷。阿拉善左旗森林覆盖率8.37%。完成草原保护和建设任务67万公顷,其中草原建设任务37万公顷,草原保护任务30万公顷。草原植被盖度22.9%。2022年巴彦浩特镇有效监测天数365天,优良天数336天,优良天数比例92.1%。

社会保障

截止2022年末阿拉善左旗城镇拥有苏木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7个,社区养老服务站9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2个;养老机构7个(全部为公建养老机构),总床位704张,其中已投入运营7个。已投入运营养老机构中,公建公营1个,床位60张,入住31人;公建民营6个,床位644张,入驻278人。

截止2022年末阿拉善左旗共有917户1396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66户777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截止2022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8970人,比上年增长2.8%。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9063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112884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4790 人,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80009 人,基金收入99509万元、支出100155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18172人,基金收入54298万元、支出97393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51748人,当年累计征收养老保险费2766.92万元,发放养老保险金7191.40万元,人均养老金451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0712人,同比增长4.1%。参加工伤保险人数69615人,共征收工伤保险费4377万元,为578名工伤人员支付各项待遇4852万元。

交通

综述

阿拉善左旗的交通状况较为便捷,包括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几种交通方式。阿拉善左旗的公路网络发达,境内的主要道路包括二级柏油公路等,路面质量良好,通达度较高,距离银川市和乌海市等重要城市均只有数百千米。阿拉善左旗依靠银川和乌海两个城市的铁路系统来与全国各地进行连接,阿拉善左旗有巴彦浩特机场。

公路

京新高速(G7) 公路从阿拉善盟北境穿过,横跨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境内全长814千米,是世界上穿越沙漠、戈壁路段最长的高速公路。巴银高速公路阿拉善盟境内全长69千米,是连接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主要高等级公路。乌海至巴彦浩特一级公路阿拉善盟境内全长130千米,是两个地区重要的运输通道。阿拉善左旗所在地实现了高等级公路贯通。阿拉善左旗有110国道,省道218、省道219、省道312、省道314、省道3176;2022年完成货物运输总量4592.4万吨。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82.2亿吨千米,2022年完成旅客运输总量7.9万人,比上年下降80.9%。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957.7亿人千米。

铁路

阿拉善左旗有8条铁路线过境,铁路运营里程为1691千米。分别为乌海西至吉兰泰铁路全长130千米,境内长128千米;干塘至武威铁路全长172.2千米,境内长58千米,增建二线境内长52千米;临河至哈密铁路全长1313千米,境内长851千米;天鹅湖西站至策克口岸铁路联络线全长71千米;嘉峪关北至策克口岸铁路全长452.3千米,境内长344.9千米;清水至赛汉陶来铁路全长331千米,境内长170千米; 赛汉陶来连接嘉策线全长12.5千米,庆华物流中心铁路专用线3.88千米。

航空

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机场

2011年批准阿拉善盟为国家通勤航空试点地区,率先建设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三个机场,飞行区指标均采用3C标准。2012年8月,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机场开工建设,2013年12月17日正式通航运营。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机场先后开通运营过阿拉善左旗至呼和浩特、西安、天津、重庆、银川、兰州、包头、鄂尔多斯、中卫、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等城市航线。正在运营的5条航线涉及重庆、西安、天津、呼和浩特、包头、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7个航点。阿拉善左旗到呼和浩特市地面滑行及空中飞行时间为85分钟,到西安市地面滑行及空中飞行时间为115分钟,到重庆市地面滑行及空中飞行时间为123分钟。

阿拉善左旗

公共交通

截至2021年,阿拉善左旗有运营车辆22辆,7条公交线路,公交车设有325个站点。

人文

阿拉善左旗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阿拉善左旗是草原文化和蒙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曾是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的驻牧之地。这些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文化遗迹,如古代城池、寺庙、岩画等。此外,阿拉善左旗还有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如祭敖包、那达慕大会等。阿拉善左旗饮食以牛羊肉、奶制品、面食为主,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手扒肉和烤全羊。阿拉善左旗拥有众多的文物古建筑、古寺庙等。

饮食

阿拉善左旗饮食大致分为三类,即粮食、乳食和肉食。乳食以奶茶、酸奶、奶酪、黄油、奶皮、奶酒为主。肉食有烤全羊、羊背子、手抓羊肉等。

烤全羊

阿拉善左旗

烤全羊是阿拉善地区特有的名菜。多选用上等土种绵羯羊,经屠宰、烫毛、整理、填料等十几道工序后才进行烘烤。烘烤时采用特制的烤炉,并选用当地特有的干梭梭为燃料。烤出的全羊成卧姿,皮黄中泛红,外酥脆适口,肉体松软鲜嫩,肥而不腻,是阿拉善人招待贵宾最高档次的食物。

风味肉食手扒肉

手扒肉是红食中的一种,蒙古族人民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顾名思义,“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是蒙古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是牧民们的家常便饭。手扒肉的做法是把带骨的羊肉按骨节拆开,放在大锅里不加盐和其他调料,用原汁煮熟。吃时一手抓羊骨,一手拿蒙古刀剔下羊肉,蘸上调好的佐料吃。

蒙古佳肴羊背子

蒙古佳肴羊背子羊背子,蒙古语称“乌查”或“秀斯”,是蒙古族居民最喜欢、最名贵的佳肴。只有在祭祀、婚嫁喜事、老人过寿或欢迎亲朋贵宾的宴席上才能见到,其做法和吃法都很讲究。所谓羊背子,是按照骨关节部位,把全羊卸成七大件(除去胸叉),连头带尾入锅,添加凉水。切忌热水中下肉,热水煮肉肉呈红色。待锅开后,加入小许盐。煮肉时要把握好火候,肉刚熟即出锅。

阿拉善左旗

阿左旗奶豆腐

阿左旗奶豆腐奶豆腐,蒙古语称“胡乳达”,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见的奶食品。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浓郁,牧民很爱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远门当干粮,既解渴又充饥。还可以做成拔丝奶豆腐,其软韧牵丝为断,是宴席上的一道风味名菜。奶豆腐,分为生奶豆腐和熟奶豆腐两种。熟奶豆腐的做法是,把熬制奶皮剩下的奶浆,或提取酥油后余下的奶渣,放置几天,待其发酵。

阿拉善左旗

习俗

民族服饰

解放前阿拉善蒙古族服饰分为官服、便服、喇嘛服三种。官服式样与清褂袍套相似;喇嘛服是信奉藏传佛教的喇嘛及其信徒们所穿的服装;便服有长衫、棉袍、坎肩、大皮袄等。男服镶单边者多,女服鲜艳而美观,长衫或坎肩绵镶绣花边或金银丝绦。蒙古袍还加各种修边装饰,显得富丽堂皇、雍容华贵。

阿拉善左旗

蒙古族礼节

阿拉善蒙古族素以热情好客著称。客至全家老少出门迎接,宾主互相问候,问候语多为“塔赛音白努(您好吗?)”“赛音、塔赛音(好、您好)”。多用“打千”请安,男子右膝前屈、左腿后弯、上体前俯、右手下垂,俗称“打双千”。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改用握手礼。客人进蒙古包时,要掀门帘左边,且不能踩门槛,进包后坐在右边(即西边),北边为上首,多为尊长者所坐,就座后,客主双方取出各自的鼻烟壶,鞠躬互换,兴趣至鼻端一嗅好送还,同时彼此寒暄、问候一番。如拜见父母、尊长或逢喜庆场合,以哈达表示敬重之意,主人献好后,客人要用右手相接,对主人的敬献不可推让。喝过茶后,主人要给客人敬酒,客人要用双手,一饮而尽,然后回敬主人。席间常用赞美友谊的歌曲来相助劝酒、敬酒。客人告别时,常常是举家相送,主客互道“巴依尔太”(再见)。

蒙古族禁忌

阿拉善蒙古族习俗中有许多禁忌。如忌带马鞭、绳子木棍进入蒙古包;忌往火里扔垃圾、倒水和吐痰;忌从火、锅盖、盆子上跨过;忌手持工具或端着垃圾迎面而去;吃肉时刀不能对着客人放,也不能把刀子放反;给人刀或剪刀时,忌把刀尖递给对方;见到门前有火或门上挂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不能进去;忌吃死牲畜肉、驴肉、马肉和狗肉;祭灶后的3天里,忌从家里借给或送给别人东西;给客人敬酒行礼时,忌不戴帽、不穿外衣;拴牲畜的地方不能便溺、也忌倒垃圾和灰尘;如家中有人出外旅行时,当天不能扫地,也不能乱扔灰尘和垃圾等。

阿拉善蒙古族婚礼

旧时,男女婚事皆由父母作主,托媒说亲。婚礼一般有提亲、定亲和结婚三个程序,并有许多约定俗成的细节。一般由男方央媒提亲,提亲时互换庚帖,讲究生辰八字、找算命先生合婚。如年庚八字不相克,即可择一吉日定婚,定婚时女方索取彩礼,指定结婚用品,多寡视贫富不均。定婚后即可择一吉日结婚,本地一般认为三、六、九为吉日,讲究“七不进八不出”。成亲之日,男女双方各自设宴请客,男方娶亲队伍到女方家后,新娘开容(又称“开颜”,即用线将脸上汗毛捻去)梳妆,拜别父母亲人,红巾蒙面启程,新娘到男方家后,要鸣放鞭炮,待新娘洗脸、更衣后,新郎、新娘依次唱拜父母、长辈、来宾,新人对拜。拜毕,新郎携新娘入洞房。入夜,无论男女老幼均可入洞房看新娘,戏弄新娘,称“闹洞房”,待宾散后,有专人为新郎新娘“铺床”,床上撒有红枣、花生、核桃、瓜子、糖果等物,有“早生贵子、甜甜蜜蜜”之意。翌日清早,新郎、新娘拜过父母后,便双双回娘家,俗称“回门”。1950年后,旧的婚嫁习俗逐渐革除,向文明、简朴方向发展。男女青年自由恋爱、婚姻自主,但仍存在提亲、定亲、闹洞房、回门等习俗。

文物古迹

阿拉善左旗地域辽阔,地广人稀,文物遗址众多,大多数地处山区、荒漠和戈壁腹地。文物安全保护涉及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393个不可移动文物点,汉代至西夏和明代三个时期的长城遗址在这里均有分布,是内蒙古自治区古长城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名称

级别

时代

类别

所在地

延福寺

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

古建筑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广宗南寺

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

古建筑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昭化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

古建筑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承庆寺

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

古建筑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定远营城墙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

古遗址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芦草井界碑

旗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

石窟寺及石刻

温都尔勒图镇塔奔呼都格嘎查

老磴口盐务所

旗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

石窟寺及石刻

温都尔勒图镇巴润霍德嘎查

乌兰额日格界碑

旗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

石窟寺及石刻

温都尔勒图镇巴润霍德嘎查

达布森扎哈界碑

旗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

石窟寺及石刻

温都尔勒图镇塔奔呼都格嘎查

参考资料

延福寺

延福寺坐落在阿左旗巴彦浩特镇王府街北侧,系原阿拉善旗八大寺之一,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保护的古式建筑之一。该寺为阿拉善三大寺院系统和八大寺之一,为原阿拉善王爷的“家庙”。延福寺始建于雍正9年(1731年),是年,大清政府正式将定远营赠送给阿拉善王霍如来之子阿宝,作为“王府”之用,并赐雍正皇帝亲笔所题的匾额,故此称作为“王府庙”,也称之为“王爷庙”。

阿拉善左旗

广宗寺(南寺)

广宗寺,座落于贺兰山西麓,因在巴彦浩特以南,俗称南寺,藏文称作“噶丹旦吉林”、汉文意为“兜率广宗洲”。距银川市90千米、巴彦浩特30千米,是一个集藏传佛教文化与贺兰山自然风光为一体的旅游区,2002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具有浓郁蒙藏特色的大门,建筑结构为四柱六檐式,高10米,宽12米。顶部的黄色檐帽,在阳光的照射下金碧辉煌,此时一种虔诚之心油然而生。牌坊的正面书写着“贺兰山南寺旅游区”,背面书写着“卧龙临秀”点出主题,庄严、雄伟,修然古意,似神来之笔,画龙点睛。

阿拉善左旗

福因寺(北寺)

贺兰山北寺旅游区,坐落于贺兰山麓中部阿拉善左旗木仁高勒苏木境内,距巴彦浩特镇大约25千米,乌巴公路南侧,是阿拉善盟最早开发的旅游景区和第二大藏传佛教圣地。北寺,史称“福音寺”,俗称为“北寺”,该寺是阿拉善王之子在皈依六世班禅后创建的, 原名“准黑德”,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嘉庆十一年(1806),阿拉善第五代王玛哈巴拉以工程告竣上报于理藩院,嘉庆皇帝赐名“福音寺”,从此,便函以“福音寺”之名著称于世;寺周围丘陵起伏,山泉回绕,松柏长青,草木繁茂,鸟语花香,景色迷人。畅游其中,犹如置身于世外桃源。

阿拉善左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阿左旗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6项、自治区级项目26项、盟级项目70项、旗级项目83项;拥有国家级传承人6人、自治区级传承人44人、盟级传承人115人、旗级传承人250人;2020年阿拉善左旗文化馆荣获“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阿左旗文化馆非遗部部长常伟华荣获“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那达慕盛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亦称“那雅尔(Nair)”,“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阿拉善左旗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前五名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摔跤等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

沙力搏尔式摔跤

沙力搏尔式摔跤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模仿公驼相互争斗动作特性而命名的,也是是卫拉特蒙古族独创并保留至今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乌日斯那达慕盛会中体育比赛的主要项目之一。沙力搏尔式摔跤在阿拉善盟各苏木镇和新疆、青海、甘肃的部分蒙古族聚居的地区较为盛行。沙力搏尔式摔跤比赛前,跤手遮着盖头出场,当裁判员掀开盖头时,跤手们才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沙力搏尔式摔跤参赛人数必须是2的乘方数,不分体重级别,一跤定胜负。

阿拉善左旗

祭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汉语意为“堆子”,还有“脑包”“鄂博”两种变体叫法。据史书记载,在成吉思汗时代,每逢大事或征战时,成吉思汗必定要亲自到神山之下,摘帽挂带,虔诚祈祷,以求苍天保佑。在古代游牧于北方草原上的匈奴人,就以石块堆成敖包来作为道路或牧场边界的界标,在广阔的大草原上用它来辨别方向、区分游牧场地。久而久之,蒙古人就将其演化为祭祀天神、自然神或祖先、英雄人物的祭坛。蒙古人至今还保留着祭敖包的古老习俗。

阿拉善左旗

特产

阿拉善肉苁蓉

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左旗

荒漠肉苁蓉是只生长在中国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巴 丹吉林沙漠野生肉苁蓉和腾格里沙漠腹地区的一种非常奇特的珍稀野生草本植物,多年生长在零下20至零上50度素有“死亡之海”干旱少雨的沙漠腹地,且数十年不出地面能够存活。拥有“超旱生植物”之王的美称。荒漠肉苁蓉含有丰富的生物碱、结晶性的中性物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荒漠肉苁蓉所含的阿拉善肉苁蓉甙更是其它植物所没有,它是延缓衰老最有效的成分。肉苁蓉与其他药材不同的是,它不是生长在深山老林,也不是生长在荒丘原野,而是生长在中国内蒙古西部一望无际、干旱少雨的大沙漠之中。

阿拉善锁阳

锁阳是一种寄生植物,寄生于白刺的根部。白刺生于西部戈壁和沙漠。锁阳的繁衍过程不同于一般植物,与人和动物极为相似。每年五、六月份,锁阳开始露出地面,至七、八月份开始成熟。同株的雄性和雌性部分相互授粉、结籽。锁阳籽极小,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似人体受精卵,千粒重仅为2克左右。由于锁阳头部布满磷甲,因而种籽被包裹的十分严实,无法脱落。这时,从锁阳根部会生出一种白色的小 虫,专家将其命名为锁阳虫。锁阳虫开始从底部沿锁阳内部逐渐向上,一点一点吃空锁阳,直至顶部。这时锁阳内部就形成空洞,锁阳籽沿洞掉入锁阳底部。随着倒流的锁阳内部水份,通过锁阳和白刺连结的约2毫米左右粗细的通道进入白刺根部。在白刺根部沿着水分的流动进入到适合其寄存的部位。

蒙古族马头琴

蒙古族马头琴马头琴是蒙古族人民特有的一种弓弦乐器。当一首悠扬的马头琴曲在您的耳畔奏响时,闭目冥思,眼前仿佛出现了坦荡辽远的大草原。这种弓弦乐器,相传成吉思汗时期(公元1162——1227年)就已在蒙古草原流传,因琴头以马头为饰而得名,琴箱用松木制成,蒙马皮或羊皮;弦两根,琴弦和弓弦均用马尾;音量较小。左手演奏方法,除了按弦处,还有指甲从弦下向上顶弦,这种特殊的演奏,声音坚实有力,别具风格。马头琴表现力丰富,善于演奏抒情乐曲,据说有的不给小羔吃奶的母骆驼,听到了感情深沉的马头琴声,竟然感动得掉下了眼泪去哺育小驼羔。马头琴嘹亮的旋律,体现了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特色,展现出阳光灿烂五畜兴旺的草原景象。

内蒙古地毯

内蒙古以质地纯良工艺精细、图案优美著称于世。目前已畅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壁毯《草原骏马图》《长城》都是令人称绝的艺术珍品,《六福捧寿》《渔樵夜读》等百余种出口仿古地毯,以其图案细腻、配色古朴吸引了大量外商,使中国仿古地毯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尤其是用编织的氧化铝镀金丝打底,制作出的盘金皇宫御用地毯,毯面溢彩流光图案栩栩如生,为中国独有的地毯艺术珍品。

阿拉善左旗

风景名胜

阿拉善左旗的旅游景点非常丰富,其中内蒙古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拥有壮观的山脉、纯净的湖泊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腾格里沙漠通湖草原旅游区是4A景区,拥有特色的沙漠、湖泊和草原 ,腾格里沙漠月亮湖景区是著名的高原湖泊之一 。其它景区包括北寺旅游区、广宗南寺、额里森达来(沙海)旅游区、定远营城墙遗址、延福寺、承庆寺、内蒙古沙恩国际庄园生态旅游区、昭化寺等,还有通湖草原旅游区、贺兰山福因寺、乌日斯草原、阿拉善博物馆、西部梦幻峡谷、阿拉善黄河国家湿地公园、通湖湿地草原旅游区、腾格里沙漠天鹅湖等。

天鹅湖景区

阿拉善左旗

天鹅湖地处腾格里沙漠东部边缘,位于通古淖尔苏木西南12千米处,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500米,湖水面积约3.2平方千米。此湖属古代湖泊因干旱而被分割的时令湖之一,因存在地下承压水而不干枯。

贺兰山原始森林

贺兰山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地处蒙古高原中部南缘,华北黄土高原西北侧,西南邻近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中国西北第一大南北走向的山脉,根属阴山山系。海拔3656.1米。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具有温带干旱半干旱山地森林的典型特点。系草原至荒漠的过渡地带,贺兰山有复杂多样的动植物区和比较完整的山地生态系统,具有色调分明的垂直景观,呈现梯度分布。1992年经国家批准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5年纳入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

阿拉善左旗

腾格里沙漠

中国第四大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肃省中部边境。南越长城,东抵贺兰山,西至雅布赖山。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海拔1200~1400米左右。腾格里蒙古语为天,意为茫茫流沙如渺无边际的天空,故名。沙漠内部,沙丘、湖盆、盐沼、草滩、山地及平原交错分布。腾格里沙漠其中沙丘占71%,其中7%属于固定、半固定沙丘。

阿拉善左旗

通湖草原旅游区

通湖,顾名思义是湖水相连的意思。通湖草原旅游区主要由浩瀚的腾格里沙漠、绿草茵茵的草原,形形色色的湖泊和拔起于大漠于草原间的骆驼山等各具特色的自然资源组成。

阿拉善左旗

和硕特亲王府

雍正九年(1731年),因阿拉善旗郡王阿宝在参与对准噶尔部噶尔丹的战争中屡立战功,清廷赏定远营为阿拉善和硕特旗札萨克多罗郡王阿宝的驻居之地,阿宝王爷随即按郡王等级开始修整定远营,同时朝廷拨银5000两,赏其在北京修建阿拉善王府。定远营城依地势起伏而筑,墙体高严,上可跑马,垛口如锯,威武耸立,庙塔楼阁,错落有致。城里城外大到王府,小到民居,规模不同,但结构相似,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因此定远营有“塞外小北京”的美誉。另据《宁夏纪要》记载,定远营“擅园林之胜,四周白墙皑然,故又有‘沙漠中的白宫’之称”。

著名人物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藏文:ཚངས་དབྱངས་རྒྱ་མཚོ།,1683年—1706年),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生于西藏,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是一位才华出众、富有文采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情歌。最为经典的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歌》,汇集了仓央嘉措60多首情诗,如今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1716年至1746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流落阿拉善弘扬佛法,传播佛教达30年之久,成为了阿拉善的传奇人物。

阿旺丹德尔

阿旺丹德尔(1759—1840年),原籍阿拉善左旗巴彦诺尔公苏木,是精通蒙、藏文及古梵文的著名学者和佛学大师,在国际学术界享有蒙藏语法大师、辞学家、翻译家、宗教哲学家、文学家等美誉,是阿拉善建旗三百多年来最有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人。

巴德玛

鲁·巴德玛1940年3月出生在阿拉善,她的父亲鲁布胜东德布是一位藏族活佛,家里兄弟姐妹共有8个,个个能歌善舞,这显然是家族基因在起作用,因为巴德玛的太姥米代、姥姥陶格图格、母亲乌尼尔都是著名的蒙古族民间歌手。她从7岁开始学唱民歌,很快学会了蒙古族长、短调民间歌曲300多首。巴德玛不仅爱唱歌,而且很喜欢马头琴,9岁那年,她拜民间艺人加拉杜为师学习拉马头琴。随着岁月的增长,巴德玛的歌越唱越有特色,经常参加苏木、嘎查和牧民家中举办的民族风情宴会,歌声中浓厚的感情和独特的风格让她成为方圆百里有名的民间歌手。

阿拉坦其其格

阿拉坦其其格,女,蒙古族,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人,国家一级演员,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独唱演员,著名歌唱家。中国声乐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内蒙古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央民族大学特聘为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赞德来

赞德来 1953年1月出生于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敖包苏木一牧人家庭,1975年2月从内蒙古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多年从事政府工作,先后任阿拉善左旗旗委办公室秘书、翻译等专业职务,1983年任阿拉善左旗旗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86年任阿拉善盟文学艺术联合会筹备组副组长,1989年任阿拉善报社副社长,后1993年阿拉善盟委组织部副部长和阿拉善盟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局长至今。

获得荣誉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阿拉善左旗为国家卫生县城。 

2020年12月,入选自治区双拥模范城(旗县、市区)名单。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9月,入选“2021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2021年12月22日,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