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县(英文名:Pingding County),古称上艾、石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阳泉市下辖县,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侧,太行山中段西麓,阳泉市东南部,北接孟县、阳泉郊区,西邻寿阳县,南毗昔阳县,东与河北省井陉县交界。为晋冀通衢要道,山西省东大门。境域面积1391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平定县户籍人口30.36万人。平定县下辖8镇2乡,县政府驻冠山镇。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平定县的:名称由来、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对外交流、著名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平定县

英文名

Pingding County

别名

上艾、石艾

简称

面积

1391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暖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

地理位置

山西省中部东侧,太行山中段西麓,阳泉市东南部

地理坐标

东经113°25′55″~114°02′33″,北纬37°39′30″~38°07′30″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山西省

所属市

阳泉市

行政类别

市辖县

下辖地区

8镇2乡

行政区划代码

140321

人口

31.67万(2022年户籍人口)

人口密度

218.3人/平方千米

方言

山西中区方言-阳泉方言-平定话

民族

汉族、回族、蒙古族、满族、苗族等

GDP

159.5亿元(2022年)

人均GDP

52519元(2022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36268元(2022年)

著名景点

固关长城景区、娘子关景区、七亘大捷景区等

邮政编码

045200

政府驻地

冠山镇

电话区号

0353

火车站

平定站、娘子关站

政府官方网站

http://www.pd.gov.cn

简介

平定县群山环绕,沟壑纵横,中部丘陵起伏,95%为石质、土石山区,境内有绵河和甘陶河两大流域,属于暖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平定县在旧石器中期就有先民迁徙到境内河谷地带繁衍生息,秦汉时称上艾,北魏道武帝年间改名石艾县,唐代天宝元年改称广阳,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改称平定,1948年路南和路北两个县政府合并,成立平定县人民政府,属榆次专区。1983年9月,平定划为阳泉市属县。

平定县2022年度国民生产总值159.46亿元,同比增长3.0%,三次产业的比重为3.9:61.0:35.1。平定县主要产业以有色金属冶炼、煤炭工业、电力工业为主,新兴产业包括化学工业和建材工业。平定县是中国砂器之城,是全省农村电商强县,是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县。

平定县因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出过一千多名秀才、六百多名举人、一百多名进士,故在历史上被称为“文献名邦”。该县境内文旅资源丰富,娘子关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64处。2022年4月,平定县入选住建部发布的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名单。同年11月,平定县入选山西省第二批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名单。2023年五一假期期间,该县共接待游客13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75万余元,其中A级景区综合收入291万余元。

名称由来

平定县在战国时期被称为上艾县,这是依据出土于境内的尖首刀币中的“上艾刀货”认知的。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上艾县改名石艾县,故又名石艾县。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宋太祖赵光义攻打北汉时,以镇州广阳寨建平定军,太平兴国四年改广阳县为平定县,平定县名由此而来。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数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先民在境内河谷繁衍生息。

平定最早属冀州所辖之。迄周代,冀州分为幽、并两州,平定划为并州。周王灭盘居山西的唐国,平定列入唐东境。

春秋时(公元前841-474年)平定归之晋国。

战国时(公元前474-221年)群雄割据,三卿分晋,平定属赵国。

秦汉至南北朝

秦统一全国后,分为三十六郡,秦置上艾县,属并州太原郡。

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的大将军韩信率兵攻下代郡,乘胜进军攻打赵国(今河北微水、井陉一带)。在今平定城附近安营扎寨,商讨战略战术。

汉初,又重新划分全国为十三郡,山西仍属并州,辖二十一县,仍称上艾县。县治设置在张庄乡新城村(遗迹犹存),乃为太原郡。东汉承袭旧制,幽、并二州合为冀州,上艾遂入冀州版图。东汉末年,郡国并行,冀州之域分为三郡六国,该县属常山国。此国的领域包括现今的正定、高邑、井陉、平定、昔阳等地。

曹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恢复并州,置乐平郡,郡置沾县,仍属太原郡所辖,平定属乐平郡,则沿袭而来。

西晋时,属乐平郡。

北魏元年恢复并州,改上艾为石艾。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废,孝昌年间复置,仍称石艾县。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三年(公元587年)属辽州,大业中年(公元605年)属太原郡。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仍属辽州,六年属受州(今阳泉赛鱼)。贞观8年(公元634年)废受州,仍属并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易名广阳。(划归寿阳,今又归属昔阳)

五代十国时期,沿袭旧制。刘崇建北汉,广阳县属北汉。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以镇州广阳寨建平定军,属镇州;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改广阳县为平定县,县治迁至榆关(平定上城),属平定军。

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升为州治,属太原支郡,领平定、乐平二县,置平定为重要屏障。

元代,属冀宁路太原府。

明清时期

明代,属冀宁道太原府。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始办邮传,在东关长乐坊建递运所一处。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平定州冶铁制器业全省领先,时全省共有冶坑制铁场19处。

明万历知州宋沛主持,延论纂修《平定州志》。

清代,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始升山西省直隶州,由太原府析出,属省辖,领寿阳、盂县、乐平三县。

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知事知事赖昌期主持,张彬、沈晋祥纂修《平定州志》。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七月,正太铁路振头(石家庄)至阳泉段竣工通车。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平定州改为平定县,县行政公署驻上城旧衙。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乐平乡改为昔阳县由该县析出。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日军侵略,县城沦陷。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晋察冀边区平定县、晋冀鲁豫边区平东县和平西县。以正太铁路为界,将平定县分为路北和路南。路北建立的平定县抗日政府,属晋察冀边区管辖。路南,又以平辽公路为界,分别建立平东县和平西县两个抗日政府,属晋冀鲁豫边区管辖。

民国三十四年十二月(公元1945年),平东县、平西县合并,建立平定县政府。民国三十七年八月(公元1948年),路南和路北两个县政府合并,成立平定县人民政府,属榆次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4年6月,平定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1958年8月,撤销平定县建置,归入阳泉市,称阳泉郊区。同年10月,地都、王家岩、张家峪、岸底4村划归河北省井陉县管辖。同年11月21日撤销阳泉市郊区,设平定、东回、岩会、荫营、矿区五大人民公社,由阳泉市委、市政府直辖。

1961年4月,恢复平定县建置,属晋中专区。1983年9月,平定改为阳泉市属县,直至今日。

地理

位置境域

平定县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侧,太行山中段西麓,阳泉市东南部。经纬度范围为北纬37°39′30″~38°07′30″,东经113°25′55″~114°02′33″。北接盂县、阳泉市郊区,西邻寿阳县,南毗昔阳县,东与河北省井陉县交界。平定县境东西最长处54千米,南北最宽处50.4千米,境域面积1391平方千米。

平定县

气候

平定县属于暖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快,昼夜温差显著,冷暖年际变化较大;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较高,降水比较集中;秋季雨量骤减,天气较稳定,气候宜人;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候寒冷干燥,多晴天,降水较少。该县多年平均气温11.2度,其中7月平均温度29.7度,1月平均温度零下8.9度。截止到2023年,极端最高气温41.7度,出现在2005年6月22日;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9.1度,出现在2021年1月7日。

平定县年平均降水量508.6毫米。截至2010年,该县月平均最大降水量128毫米,出现在八月;该县月平均最小降水量3毫米,出现在十二月。降雨主要集中在六月至九月。该县平均日照总时数2582.1小时。其中4月平均日照时数为10.9小时,12月平均日照时数为7.7小时。截至2011年,最多日照时数3017.5小时,出现在2011年;最少低日照时数2182.4小时,出现在2005年。该县平均相对湿度55%。平均气压929.9百帕。初霜日最早为十月上旬,终霜日最晚为次年四月下旬,无霜期年平均210天。最大冻土深度为61厘米。

地质

地质构造

平定县总的构造形态似向西南方向撒开的“簸箕”形。东部以纵贯太行山的大逆断层为主的断裂组和紧密褶皱所构成的太行断层东,控制着一系列内生矿产生成;中部和西邵地区为平缓开阔的波状褶曲构成斜贯全区的“S"形褶曲束和斜列式断裂组,以及巨城——岩会的榴曲形地堑,为一系列外生矿产的赋存和展布提供了场所。

地层

平定县境内地层层序出露较明显,有元古界(中元古界长城系)、古生界(下古生界寒武系 、下古生界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上古生界二叠系 、中古生界三叠系)、新生界。其分布特征为从东向西,由老至新。境内群山环绕,沟壑纵横,中部丘陵起伏,95%为石质、土石山区。最高点七岭山,海拔1438米,最低点娘子关谷地,海拔仅350米。

地形地貌

平定县地处太行山中部,山势西高东低。境内四周群山环绕,峰峦叠嶂,中部地势略为低缓,经长期的山洪切割,风化剥蚀,沟壑纵横,岩层裸露,十分破碎,仅县城附近有小块平川。东部山高谷深呈“V"形,悬崖峭壁,地形险峻,被称为山西东部门户,冀晋咽喉。县境地势相对高差为1179.9米,平均地形比降约为11%。全县大体可分为右质山区、土石山区、土丘河谷三个地形单元,比例约为7.3+2.210.5。土丘河谷主要分布在南川河流域、阳胜河下游以及岭南河水库、尚怡水库附近等几个河谷地段;土石山区主要在县城附近以及张庄、宁艾、东回、西回等地区;其余皆为石质山区。 

平定县境内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西部为砂页岩山地区,东部为石灰岩山地区,中部为盆地,是黄土覆盖的砂页岩丘陵区,海拔800至1000米。境内四周群山环绕,海拔均在千米以上。西南部七千寨,海拔1530米,为县内最高峰。最低点绵河娘子关河谷,海拔仅350米。由于长期流水切割,沟壑纵横,地形极为破碎。 境内山地居多,占总面积60%左右,丘陵次之,仅在县城附近有小块平川。

水文水利

水文

平定县境内有绵河和甘陶河两大流域。以柏井的门限岭、西回的摩天岭和古贝的东浮山为界,西北为绵河流域,流域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0%;东南为甘陶河流域,流域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5%。另外,黄统岭北部还有流出境外滹沱河的黄杨河,流域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5%。

绵河流域包括南川河、阳胜河、岔口河、桃河、温河和绵河等6条河流;甘陶河流域包括牛角沟河、麻地峪沟河、娘娘庙沟河、岭南河、白灰沟河、新关河等6条河流。另外,在黄统岭北部属滹沱河流域的黄杨河的河源出西头岭,向东北经小岭、西家庄、神灵台、神水泉、杨树庄出县境入滹沱河。在该县境内的河道长12千米,流域面积62.2平方千米。

平定县

水利

平定县境内有17座水库,其中县管水库9个,分别为尚怡水库、原坪水库、上冶头水库、南沟水库、虹夏庄水库、杜家峪水库、白杨沟水库、上马郡头水库、多西沟水库。尚怡水库位于海河流域滹沱河水系桃河支流南川河上游,平定县西约12千米的冶西镇尚怡村西300米处。水库始建于1974年,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小(一)型水库。 原坪水库位于平定县城西9千米的冶西镇原坪村,属海河流域滹沱河水系桃河支流南川河上游北支的原坪河上。原坪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小(一)型水库。上冶头水库位于平定县城西9千米的冶西镇上冶头村,属海河流域滹沱河水系桃河支流南川河上游支流苏州河上。控制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的小(一)型水库。

平定县

土壤

平定县土壤随地形高低呈有规律分布,依次为山地褐土、淡褐土性土、淡褐土、浅色草甸土和少量淋溶褐土,耕作土壤熟化程度高,有机质含量丰富。平定县域内土壤硒含量普遍较高,硒元素平均值0.552毫克/千克,是阳泉市均值的1.22倍,山西省均值的3.68倍,全县10个乡镇中有4个乡镇为富硒区,3个乡镇为足硒区,可利用的富硒耕地面积23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冠山、巨城、锁簧、娘子关等乡镇。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平定县属于资源大县,地下矿藏丰富。截至2018年已探明的矿种有无烟煤、硫铁矿、铝土矿、铅锌矿、石英砂、大理石等30多种,尤以无烟煤、高铝黏土、硫铁矿、石灰石为最。煤田分布面积360平方千米,探明储量约为22.6亿吨,年开采能力达到400万吨,石灰石分布面积800平方千米,储量在100亿吨以上,储量在4.5亿吨以上的硫铁矿属于全国一级矿藏,质量优良的铝矾土储量达到1.6亿吨,三氧化二铝含量在50%—80%,已开发或正在开发利用的矿产有无烟煤、硫铁矿、铝矾土、石灰石、白云石、石膏、铁矿石、浮石、玄武岩、紫砂陶土、砂石、矿泉水等18种。

土地资源

平定县土地面积为139093.75公顷。2019年农用地面积83529.3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0.05%;建设用地面积9666.0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95%;未利用地面积45898.38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3%。农用地中,耕地面积28448.66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34.05%。园地面积888.15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06%。林地面积48230.38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57.73%。灌木林地29224.77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60.59%,其他林地7545.35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15.64%。其他农用地面积5970.37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7.16%。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8166.41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5.00%,交通水利用地面积1225.06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2.75%。未利用地中,水域面积1004.52公顷,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2.19%,主要分布在巨城镇和石门口乡等乡。自然保留地44944.00公顷,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97.81%,主要分布在东回镇、娘子关镇、岔口乡等乡。

水资源

平定县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0.3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59亿立方米,其中岩溶水资源量为1.5亿立方米,占地下水资源量的94.34%,孔隙水和裂隙水资源量分别为0.04亿立方米和0.07亿立方米,不足6%,地下水重复量0.0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503立方米,虽然略高于全省381立方米的水平,却只有全国人均占有量的27.3%。扣除地表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0.2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70亿立方米。全县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总的趋势是东南部的柏井镇、东回镇、原古贝乡和北部的岔口乡等偏远山区水资源量相对贫乏,而阳胜河、南川河以及桃河、温河流域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

森林资源

截至2022年末,平定县造林面积0.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4%,当年育苗0.03万公顷,零星植树170万株;林产品产量0.4万吨,比上年增长2.56%,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5.76%。县自然分布和栽种的树种主要属温带植物区系,有37科,60属115种。乔木优势树种为油松、杨树、侧柏、刺槐。1984年,在人工有林地中,杨树占36.4%,油松占33.1%,刺槐占20%。在现有四旁树中,杨树占59.9%。海拔800-1500米左右的石质山区主要生长着草灌群落及部分针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有松、栎类、山杨桦树、山榆、刺槐等。分布在治西、南阳胜、黄统岭部分地区。阳坡覆盖度60- 90%,阴坡覆盖度达70-80%。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平定县境内野生植物资源丰富,辖区内有乔木40余种,灌木200余种,县境野生药用植物约169种。乔木主要有垂柳、雪松、云杉、丁香、木槿、合欢、龙爪柳、龙爪槐、桧柏、黄杨、无花果、月季、刺玫、夹竹桃等。草本植物种类繁多。其中牧草,野草类主要有蒿类、黄背草、白羊草、铁杆蒿以及苔藓、地衣等。中草药主要有黄芩、连壳、柴胡、黄精、防风、地榆、苍术、苦参、益母草、玉竹等190种。

平定县

动物

平定县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兽类有豹、狼、狐狸、野兔、獾、松鼠、岩鼠等11种。禽类有啄木鸟、喜雀、乌鸦、燕子、布谷鸟、百灵等24种,蛇虫有蛇、蝴蝶、蜻蜓、蚯蚓、蝉、蟋蟀等30种。

平定县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2年,平定县境内有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两个省级森林公园。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为药林寺冠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2处,为平定药林寺森林公园和平定冠山森林公园。

山西药林寺冠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东部,属于太行山区。保护区由两块组成,即秋林区和药林寺区。其中秋林区位于平定县北部,与盂县、阳泉市和河北省井陉县交界;药林寺区位于平定县南部,与寿阳、昔阳交界。保护区总面积11017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067.4公顷,缓冲区面积1749.6公顷,实验区面积6155公顷。自然保护区境内山势险峻、沟壑交错、森林茂密,最高峰七千寨海拔1529.6米,平均海拔1100米。该区气候属于大陆性温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0.5度,无霜期160天,年降雨量537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年蒸发量181.4毫米。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冬季少雪。 辖区内有植物96科、390属、725种,植被覆盖率高。有野生动物144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金钱豹、大天鹅、小天鹅及猛禽类等15种,野生动物多样性丰富。

自然灾害

平定县自然灾害主要为霜冻、干旱、洪涝、地质灾害和雹灾。由于降水量年季变化大常发生洪涝灾害或伏旱,多雷阵雨、大风、冰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秋季雨量骤减,天气较稳定,气候宜人,但晚秋常出现强烈的寒潮造成早霜,威胁大秋作物的成熟。2013年6月23日16时30分左右,平定县张庄镇、冠山镇共18个村遭受冰雹、暴雨袭击,当地的20120亩农作物青苗不同程度损毁,经济损失约734.4万元。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受台风“杜苏芮”的影响,平定县出现60年不遇的罕见持续强降雨天气,平均降雨量达180毫米,强降雨导致新东关村多地发生内涝,山洪爆发,受灾严重。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6月,平定县辖8镇2乡,县政府驻地冠山镇。

名称

行政区划代码

下辖镇数目

下辖镇详情

平定县

140321

8

冠山镇、冶西镇、锁簧镇、张庄镇、东回镇、柏井镇、娘子关镇、巨城镇

2

石门口乡、岔口乡

统计时间:2023年8月11日

参考资料:

政治

平定县现任领导班子

部门/机构

职务

姓名

中国共产党阳泉市平定县委员会

书记

李明

阳泉市平定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王卫东

阳泉市平定县人民政府

县长

郭满仓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阳泉市平定县委员会

主席

李有义

统计时间:2023年9月5日

参考资料: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30.36万人,男女人口性别比为107.28:100,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69%,比上年增加0.61个百分点。全县总户数为13.97万户,比上年末下降0.37%;全县总人口(公安户籍)31.67万人,比上年末下降0.22%。全县出生人口(户籍)1564人,出生率为4.94%,死亡人口(户籍)1821人,死亡率为5.75%,人口自然增长率-0.81%。

民族

平定县境内居民以汉族为主,有回族、满族、壮族等少数民族24个,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主要分布在娘子关镇、张庄镇等地。全县少数民族总人数91人,其中壮族41人,满族20人,新增藏、白、水、布依等4个少数民族。

语言

平定话属于阳泉方言,阳泉方言属于山西中区方言,平定话分布于阳泉市郊区河底村以南地区、城区、矿区、平定县全境,分布面积约2000平方千米。与普通话的语言差别在声调上,平定方言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阳入六个单字调,平定方言有些字在单念是一种调子,但连读时由于受邻近音节声调的影响,往往要发生变化。平定方言有25个声母,有韵母39个,并且没有前鼻音韵母。

宗教信仰

平定县是多种宗教并重的地区,现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三种宗教,有宗教信徒约3500余人,经政府宗教部门依法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10处。境内佛教在东魏时活动已很活跃,宋至明代建佛寺27座、尼庵3座。清代重修、补修佛寺8座。“文化大革命”后,该县无僧尼。清光绪年间,意大利籍天主教神职人员来该县传教展教徒百余人,隶属于天主教太原教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日本投降后,河底本堂区神职人员曾到各分教区进行恢复活动,未果。新中国成立后,平定县有20多名教徒开展正常宗教活动。基督教于清朝光绪年间传入平定县,当时基督教分神召会和友爱会两个教派。日军侵占县城后,基督教活动停止。1983年恢复平定县基督教爱国活动点,至1990年教徒计有50人。

经济

综述

平定县第一产业以农林牧为主导,第二产业为平定支柱产业,其中煤炭、冶金、电力为传统支柱产业,化工、机电、建材为新兴产业。锂电池材料和碳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2年,平定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46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累计完成6.28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累计完成97.31亿元,同比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累计完成55.87亿元,同比增长1.0%。三次产业的比重为3.9:61.0:35.1。

第一产业

平定县202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6.28亿元,比上年增长3.6%,占生产总值比重3.9%。在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78万亩,复垦撂荒地0.6万亩,农业生产托管19.2万亩,粮食喜获丰收,总产量达2.3亿斤,较上年同比增长7%。平定县更挂牌成立了山西农大阳泉富硒产业研究院,认证富硒农产品28个。鹊山乡村振兴示范园、华亿农牧种养加产业园建成投产,成功创建玉米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示范县、农业生产托管高质量发展试点县。2023年5月,平定富硒农业产业专业镇成为市级首批市级专业镇之一。

第二产业

2022年,平定县第二产业增加值97.31亿元,比上年增长4.5%,占生产总值比重61.0%。平定县在以煤电铝传统产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围绕现代煤化工、节能环保、新材料、高端石墨等主导产业,境内有山西贝特瑞、莹玉陶瓷、阳泉煤业、鸿振锌业、中烨新能源等大型企业。

平定县煤矿产业贡献突出。煤炭产量突破500万吨,产值58.4亿元,同比增长31.8%,采矿业在规上工业增加值中比重占到53.1%,采选业贡献税收5.4亿元,同比增长110.8%。

2022年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超越电力产业成为全县第三大支柱产业,该年度实现产值13.3亿元,同比增长95.4%。集群发展显著,以山西贝特瑞为龙头,精准招引中烨、中煩、中冀投等企业落户平定县,四家企业投资贡献8.7亿元,占到民间投资的29%,平定经开区特色产业集聚区(新能源电池材料)被命名为全省第三批特色产业集聚区试点。在新能源电池产业带动下,全县制造业增加值达到20.7亿元,同比增长15.3%,在规上工业中比重达到34.3%,上升6.9个百分点。

平定县是中国砂器之城。全县砂陶产业主体达到118家,从业人员1400余人,产值2.6亿元。电子商务物流平台、紫砂仓储中心、功能性紫砂研发中心“三大平台”建成投运,平定县莹玉陶瓷公司连续三年为央视春晚制作的“春碗”“春盘”受到市场青睐。2023年5月,平定县砂陶专业镇被认定为阳泉市首批6个市级专业镇之一。

第三产业

平定县第三产业增加值5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占生产总值比重35.1%。第三产业以电子商务及旅游文化为主导产业。

平定县境内设有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驿拓电子商务产业园)。2022年,平定县招引大量电商主体企业,带动新注册市场主体1000余家,全年市场主体净增6695户,同比增长28.9%,超市定任务3.9个百分点。2023年,平定县冠窑砂器陶艺有限公司和平定莹玉陶瓷有限公司作为“冠山砂淘e镇”代表积极参加上海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上海),现场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平定县在2022年度被评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国家级)示范县,争取到国家、省级奖补资金共计9300万元,董寨龙潭峡谷景区申报成功国家3A级旅游景区,推出阳泉市首个沉浸式人文体验剧《遇见娘子关》,紫砂艺术展获得全省第二届博物馆精品陈列展览推介,境内娘子关景区和冠山书院小镇被评为省级文旅康养示范区。

经济功能区

山西省平定经济技术开发区是2017年8月4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规划区域总面积46.52平方千米,是山西省2017年首批批复的开发区。总体布局为“两园五组团”。“两园”,即龙川工业园区和新型工业园区;五组团即龙川工业园区的现代化工及新材料组团(26.35平方千米)、陶瓷产业组团(3.39平方千米)、煤电铝组团(1.64平方千米);新型工业园区的材料及装备制造组团(10.71平方千米)、新能源组团(4.43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共有“四上”企业47家,包括规上工业企业40家。形成了煤电铝、现代煤化工、气凝胶新材料、锂电负极材料、碳基新材料、生物可降解新材料、陶瓷、陶粒砂等重点产业。2023年平定经开区列入全省第三批特色产业集聚区试点。

重要企业

  • 山西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1月,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张庄镇宁艾村,是一家生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人造金刚石纯化粉以及其他新型碳材料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注册资金4000万元,厂区占地140亩,现有员工300人。2022年产值突破8.5亿元,自建厂以来,已累计实现利税超3亿元。

平定县

  • 平定莹玉陶瓷有限公司

莹玉陶瓷是平定县砂器规模化生产龙头企业,公司创立于1986年,经过近4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知名陶瓷企业,拥有8条生产线,主要产品有高档无铅骨质瓷、璟瓷、锂质瓷、健康抗菌功能瓷、日用普细瓷、紫砂、工艺美术瓷七大类上千个品种。公司现有职工1000余名,于1996年开展出口业务,目前是山西省较大规模的外向型陶瓷生产企业,连续三年名列全省服务贸易第二。

平定县

  • 山西冠霖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冠霖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2月,位于山西省阳泉平定县鹊山村农业产业园,注册资金500万元,固定资产1466万元,现有职工68人,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是一家集农产品及中药材收购、加工、生产、销售、仓储、配送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该公司以“挖掘地方特产资源,推广地方特产文化”为宗旨,挖掘、创新冠山连翘茶制作技艺,并与院校合作,开发专利产品和专属品牌。

平定县

社会事业

教育

2022年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1所,其中:中学17所、小学61所、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年末全县在校学生人数3.5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60人;全年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8156人,比上年减少484人;年末全县教师数2667人,比上年减少129人;年末全县共有幼儿园147所,入园幼儿数7250人,幼教职工总数1004人。教育经费支出达到5.68亿元。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平定县上城榆关门内,是阳泉地区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地方党组织平定中学特别支部的诞生地。1949年2月,遵华北人民政府令在此成立山西省立平定师范学校。1989年,同址创办山西省特殊教育师范学校。2010年3月,教育部同意阳泉市教育学院与山西省平定师范学校合并成立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担培养合格小学教育和特殊教育师资任务。

平定县

卫生健康

2022年,平定共有卫生机构362个,其中: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2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全县病床床位643张,其中:县医院拥有454张,乡镇上生院拥有144张;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565人。其中境内平定县人民医院和平定县中医院为二级甲等医院。

平定县

平定县主要医院

医院名称

地址

简介

平定县人民医院

冠山镇城北街1号(平定县人民医院总院区)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平定路与府新街交叉口东南100米东升国际购物广场(平定县人民医院东升分院)

平定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6年,现址占地面积31759.68平方米是全县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机构,2005年3月25日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

平定县中医院

东大街74号

平定县中医医院始建于1981年,医院占地面积3147平方米,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是一所集医疗、预防、教学、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医院,先后获得“文明单位”、“先进集体”、“安全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平定县妇幼保健院

评梅西街33号

平定县妇幼保健院协助县卫生计生局进行妇幼卫生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为全县妇女儿童提供妇幼保健服务,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和临床医疗服务

注:仅列代表医院性医院,参考来源:

科技

2021年,平定县商标申请件数为455件、注册件数为383件,商标有效注册量是1337件。商标案件8件,罚没款6.2945万元。截至2021年底,平定县有效发明专利43件,授权专利79件(实用新型72件,外观设计7件)。平定县境内不仅有平定美丽乡村科技馆、平定县青少年科技创客中心、广电网络智能家具馆3个民营科技场馆,还在境内建立了4个“科普中国·乡村e站”站点。此外,还在县下辖张庄镇建立了山西省第一个科普小镇。

文化事业

2022年平定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6个,演出场292次,演出收入333万元,全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量12.80万册,年末广播综合覆盖人口32万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公共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试点建设进一步推进,乡镇(社区)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免费送戏下乡、电影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持续开展;平定武迓鼓《保卫娘子关》荣获全国第十八届群星奖,马齿岩寺入选第八批国家文保单位,“跑马排”民俗活动成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体育

2022年平定县共举办各类运动会6次,参加运动会运动员人数1500人,全县少儿体育达标人数达到3.2万人,全县拥有体育场馆4个,全县拥有体育场馆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0.44平方米。2023年5月,首届阳泉娘子关女子半程马拉松比赛在平定县成功举办。

环保

2022年,平定县城乡环境不断提质。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同比下降12.0%和4.8%,优良天数同比增加42天,历史以来首次突破70%。“创卫”工作进展顺利,规范整治店外经营和流动摊贩4000余处。评梅广场、双拥公园等5座提标改造公厕投入使用,完成改厕6400座,全县218个村实现环卫一体化服务全覆盖。生态修复方面,230个图斑728公顷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及50处142公顷研石山治理生态恢复顺利完成并销号。

社会保障

2022年,民生改善财政民生支出占比持续保持在80%。平定县城乡居民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5.6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27.65万人,其中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24.7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4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4.51万人。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5万人,比上年减少1968人,其中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2万人,比上年减少1085人,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8990万元,其中农村发放7059万元,比上年增加233万元。县内持续推动稳岗就业,“互联网+就业”线下服务大厅挂牌运行,超额完成“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培训任务。城镇新增就业5884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043人,城镇失业登记率3%。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1.3亿元。

交通

综述

平定县处于中西部结合、承东接西的前沿位置,东连北京、天津、石家庄,西接太原,是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带发达地区的重要衔接地段。境内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307、207国道、307复线、石太铁路、阳涉铁路、太旧高速、阳五高速、京昆高速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境内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达到AAAAA级,逐步构建了具有平定特色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格局。平定县更被评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工程示范县、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全省城乡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示范县。

平定县

公路

平定县境内共有国道2条55千米,省道4条68.928千米,过境高速公路4条89千米,拥有农村公路2058.406千米,其中县道337.390千米、乡道381.802千米、村道1339.214千米,公路密度为168千米/百平方千米。境内更有“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平定段总里程为286千米。

铁路

平定境内设有平定和娘子关2个火车站,石太线和阳涉线横贯境内。平定站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境内,为阳涉铁路以及阳大铁路上的一个车站。目前要对原阳涉铁路实施电气化改造的基础上新建平定站,扩容客运功能,远期实现直达太原、石家庄方向客运列车。娘子关火车站在娘子关镇的最东处,娘子关站原名河滩站,始建于1906年。

平定县

公共交通

全县拥有城乡客运线路75条,其中公交线路39条、客运班线36条,实现全县10个乡镇具备通行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率100%、人口覆盖率99.35%,形成县城公交、城乡公交和镇村客运的三级城乡公交客运网络。全县公交运营里程419千米,公交站点数670个,城市人口公交车万人拥有量为6.5标台/万人。

人文

综述

平定县是千年古县,文化厚重,有“文献名邦”之美誉。截至2022年,平定县境内有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64处。此外,还有平定武迓鼓、砂器制作技艺、黑釉刻花陶瓷技艺等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4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食

平定县居民饮食主食以以小米玉米面为主食,兼食杂粮。早饭惯吃玉米面糊糊,中午多吃玉茭面抿圪蚪,和面时掺加榆皮面、粘杆面或白面、豆面等,间吃“糊础”、窝头、傅烂、玉米面圪瘩、条、饼等晚饭多吃小米粥,俗称“米汤”;或吃汤面、和子饭,加食玉米面窝头、玉米面饼等。豆叶菜、酸菜,为家常便菜,喜吃腌萝卜,芥根。新中国成立前,逢年过节时吃黄米面枣糕、油糕、豆沙糕,面食一般为白面掺玉茭面,俗称“搅拌面"。各地乡俗间有区别,娘子关一带喜吃玉米面加柿子面锅贴饼;槐树铺一带爱吃米面大鏊煎饼;东回、马山、柏井、古贝等乡多吃玉米和黄豆搅在一-起磨成的黑杂面刀切条,俗名“石条面”;西郊、石门口岩会一带惯吃两掺面河捞。解放后,城乡人民生活逐步“以细代粗",饭菜花样随之增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档次传统饭菜,如绿豆面漂抿曲、肉炸酱抿圪蚪、拉面、火烧盘酥烧饼、煎饼、烙饼、饺子、糖包、鸡丝卷、凉拌黄瓜干、荤素火锅等,都进入寻常百姓之家。

  • 豆叶菜

豆叶菜,是一种特殊的乡间土莱,是用小豆叶或是黄豆叶经过加工后沤制的。按照平定县当地风俗,只要白露一到,群众一齐出动捋豆叶,但在白露以前是不允许采摘豆叶的,采回来的豆叶,要经历一个奇特的制作过程。据平定县的百姓说,吃豆叶菜,能“清内热、助消化、健脾胃”,对身体有好处。豆叶菜的吃法,可以当“梢子”吃,可炒、可调制后食用。尤其是当地吃法,豆叶菜小米酸饭更有地方特色。

平定县

  • 砂火锅

砂火锅为平定所独有,源于明代。砂火锅一般分为肉什锦砂火钢和素什锦砂火锅两种。肉什锦砂火锅,首先将大白菜叶装入锅底,加海米、粉丝,再将肉丸、烧丸、喇麻肉、鸡块、海参片分装其上,并灌汤加盐,煮沸后加姜末.葱丝、菠菜段。蛋糕片、酱油、料酒、二味水、香油等即成滋味醇厚,不油不腻,营养丰富。

平定县

  • 娘子关压饼

压饼是平定县娘子关镇独有的一种地方风味小吃,而这道穿越古今、传承数代的美味,就起源于平定县娘子关镇娘子关村。娘子关压饼用的原料是水磨面,而且是用传统工艺压制而成的。利用水磨磨面是娘子关地区特有的生产方式,水磨面磨出的面口感好、色泽艳、原汁原味、细腻耐嚼,是制作压饼的最理想材料。刚出炉的压饼色泽鲜艳,饼薄如纸,入口香酥,纯香浓郁。此外,压饼存放百日,色味不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植物脂肪、糖、钙、磷、铁等矿物质,营养价值很高,是一种老少皆宜的北方风味小吃。

平定县

习俗

  • 元宵塔火

元宵塔火亦名“棒槌火”,是山西平定县境内特有的习俗。平定塔火,一般是在每年春节后、元宵节的前三天开始准备和进行。每当这个时节,平定县城内城外的所有朝街的工、商、兵、学等行业的门口都要盘起一座塔火,就是街市旁的住户也不例外。这种塔火是用黄土合成的泥以及砖垒砌而成的高约一米五左右,用直径一般为五十厘米的木棒槌贴成圆孔形状,用煤炭做燃料。装好点燃后,烧红的炭火红焰鲜亮,气氛热烈,燃烧的火苗就从这无数个圆孔里喷出来。塔火的顶部,随着十二生肖的年份推移,用黄泥做成兔、猴、虎、马等生肖的造型。也有的用生铁铸成狮子、老虎、宝塔、元宝等造型。

平定县

  • 九曲黄河阵

九曲黄河阵的传人是南阳胜乡老艺人苏明元。全阵由361根木桩组成,依阵图用绳子系成通道,分为9个城区,每城360度曲折,城城相连,每木桩顶置灯一盏,阵门对联为“喜入灯场扬州会,九曜星君降吉祥”,横批为“普天星斗”;也有中央立一高杆,上做八卦彩灯装饰。南阳胜村自新中国建立后常办黄河阵,1965年中断,1980年恢复活动,邻村宣传队及村民均提灯转阵。1982年元宵节,南阳胜村组织民间艺人进县城体育场摆阵,自此,每年元宵佳节县城都有九曲黄河阵再现。

平定县

艺术

曲艺

  • 评说

评说是山西省地方曲种,有八十年历史。它起源于平定县,发展在阳泉市,流布于晋东各县。省内有较大影响,曾先后出现过浮山榆次、寿阳、太原、五寨以及河北井陉各地的方言评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平定县东沟村民间艺人郗富根,将当地趣间编成“顺口溜”“哈哈笑”或“文艺杂话”在街头说唱,亦将其石印成《新闻同乐》出售,聊以谋生,由此衍变为以“说"为主的形式一评说。为了生活,艺人郗富根只身手摇铜铃,身背褡裢,串村赶庙常年活动在平定、寿阳、太原及河北井陉、石家庄一带,解放后逐渐为城市职工、居民所喜爱。他还将戏剧、相声、评书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使学、说、逗、唱、做有机结合,采用单人、多口、对口等形式进行表演,用正反对比、古今映衬深化主题,使说唱曲目具有琅琅上口、通俗诙谐、幽默风趣、亲切感人的喜剧风格。

平定县

  • 武迓鼓

武迓鼓在古代古时,武迓鼓与上会、庙会、迎神仪仗队及民间祭祀密切相关。武迓鼓的阵法中有“烧纸阵",也说明其凭籍赛神赶会而发展的轨迹,鼓队编列21人,分别持鼓、钹、云锣、小镲,演时边舞边奏,鼓点雄浑,舞姿古朴,阵法离奇,场面壮观。传统节目《朱仝上梁山》、要演出圆场、老龙盘窝、九龙阵、葫芦阵等10个阵法,奏出狗相咬、杀四门、大过街鼓哨等14个曲牌和流水、哑鼓、鹞翻身3个锣妓段,配合穿鼓、跺鼓、跌鼓、压鼓、缓鼓梢5个小鼓点,上音下音,一呼一应,章法有致;再通过穿鼓捧场,海蚌展贝,老鹰抓鸡,云手勾脚,晃手转身,踢腿合击等舞步,垫步、箭步,扭步的表演动作,把朱仝上梁山和梁山众英雄表演得有血有肉。武迓鼓的各种曲牌鼓点,又被吸收到其它曲艺之中。

平定县

工艺

  • 紫砂制作技艺

平定有着悠久的砂器烧造历史,素有“砂器之乡”的美称。在平定县苇池、大峪、冠庄垴等地,分布有较为丰富的紫砂陶土。民国之前,由于制作工艺落后,当地紫砂器一直停留在黑、大、粗阶段。辛亥革命后,平定县官方发起筹建平民工厂。1915年,在盛情邀请下,江苏方面指定了宜兴紫砂名手来到平定县,利用3年时间建成了平民工厂。这些大师对当地的紫砂对陶土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原材料的特性,对宜兴紫砂的制作工艺进行改进,烧制出了有别于宜兴并具有山西民俗特色的紫砂。平定紫砂备受青睐绝非偶然,它以当地优质黏土为原料,经过晾晒风化、粉碎、过筛挑选、陈腐、炼制胶泥、制作成型、晾坯、高温烧结等程序,其成品具有表里光洁,壁薄体轻等特点。品种主要有紫砂罐、紫砂锅、紫砂盆、紫砂壶等,涉及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该项目于2017年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平定县

  • 面塑技艺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因各类习俗活动不同而变化。殡丧祭祀蒸猪头三牲,祭祀扫墓蒸面羊,嫁娶蒸和气馍、花糕、寿辰送寿桃等。面塑流行历史久远,作工除手捏、抻拉外,辅以塑刀、竹叶、剪刀、手板、木梳、镊子等工具,染绘也随便,熟绘生揉均可。其结构分两部分,基本以动物、植物为主,上插各种题材的小花,皆彩绘装饰,也有塑造戏剧人物者。1986年后,县文化馆多次组织面塑展览,尤以锁簧镇朝阳堡村办的“丹凤杯”面塑艺术展览引人注目。1990年9月,县文化局组织大型面塑展览,展出了18个乡镇的700余件作品,并选送100余件作品赴市艺术馆展出。

平定县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平定县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64处。

平定县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单位名称

时代

类型

级别

公布批次

马齿岩寺

金至清

古建筑

国家级

第八批

天宁寺双塔

宋明至清

古建筑

国家级

第七批

冠山书院

古建筑

国家级

第七批

开河寺石窟

南北朝至隋

古建筑

国家级

第七批

立壁龙天庙

明至清

古建筑

市级

第五批

新城净音院

明至清

古建筑

市级

第五批

(统计时间:2023年8月11日)

  • 天宁寺双塔

天宁寺双塔建于大宋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它是平定和阳泉地区最古老罕见的建筑之一,也属平定县城的标志性建筑,高约21米,四层七级,低层对面直径8米,东实西空,至今已有一千零一十年的历史。由于年久失修,双塔内不同因素的破坏和岁月的侵蚀,首层已有严重的风化和酥碱,西塔上两层已于1983年坍塌,东塔向东南方向倾斜。在国家、省、市文物专家的指导下,发掘西塔中宫、地宫时出土北宋瓷器15件、陶器2件、漆器1件、石碑3块、石函2个、银器4件、丝织品1件(残破)、二次葬佛骨1具、唐宋铜钱数百枚。从碑文记载可知,双塔修建年代是大宋至道元年公元995年,比县志记载的宋熙宁年1067年提早72年,为提升“文献名邦”和城市品位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佐证。2013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定县

  • 马齿岩寺

马齿岩寺又名“樱桃寺”,位于平定县东回镇马山村东,始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现存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碑记载,皇统年间该寺已存在,并于当时新建中殿,以后历代屡有增修扩建。原为二进院落,现仅存一进院落,原有布局不详,现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中殿,两侧建有掖门、东西配殿和耳房。寺内现存碑7通,石碣4方,均保存较好。两山墙和后檐墙保存有清代壁画32.95平方米。现存中殿为金代原构,平面布局采用了移柱造,在山墙和后檐墙保存大量的清代壁画,线条流畅,笔法细腻。中殿梁架为前后乳栿通檐用四柱,为了扩大殿内的礼佛空间,平面布局采用了移柱造,将前金柱向两侧位移上施大内额。各梁枋结点均使用驼峰承托,山面前丁栿采用了掐瓣驼峰,其余各结点均采用了鹰嘴驼峰。柱头上卷杀和缓,拱头拱瓣为三瓣或四瓣,栌斗斗幽较深。201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平定县

  • 开河寺石窟

开河寺石窟位于平定县岩会乡乱流村西魁头山洮河北岸山坡南麓的断崖上。开凿于东魏至隋初,约在清末遭到破坏,几乎所有头像均被凿毁。开河寺石窟规模不大,有3个小型洞窟及8个附龛,摩崖造像1处,题刻18处。由东而西分别为第1~3窟,分别开凿于东魏武定五年(547年)至北齐河清二年(563年)。3窟均为三壁三龛式,宽1.2~1.6米,深1.1~1.5米,高1.42~1.72米,共有石刻造像88尊。摩崖造像雕造于隋开皇元年(581年),系利用陡直崖面开凿而成,主佛像高4.63米,佛两侧坛上各有一圆雕弟子像,再外侧为二胁侍菩萨。摩崖大像前依崖壁修石砌券洞,洞前建重檐前廊。券洞内原有圆雕造像二躯,均被盗。券洞外西侧稍低的崖壁前尚有一佛。此佛为双丈八像之一。2013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定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8月,平定县有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3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3项。其中国家级传承人2人,省级传承人9人,市级传承人49人,县级传承人73人,共计133人。有非遗博物馆2个、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县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个、县级非遗传承基地6个。

平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备注:此表仅列出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称

类别

级别

公布批次

参考资料

娘子关跑马排春节习俗

民俗

国家级

第五批

(79)

平定马山扇鼓

传统音乐

省级

第六批

(80)

平定武迓鼓

传统舞蹈

国家级

第二批

(81)

平定砂器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国家级

第四批

(82)

平定雩祭

民俗

省级

第二批

(83)

(统计时间:2023年8月11日)

  • 跑马陵道

理家庄村跑马陵道是一种以村寨为祭祀地的傩祭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步演变成一种民俗娱乐活动流传至今,成为老百姓祈祷国泰民安、万事如意、五谷丰登的一种象征。同时兼具了驱逐村寨中的“疫鬼”,保佑村寨中家家户户在新的一年里,不受鬼魅作祟的愿望。理家庄村的跑马陵道日是正月十六晚上,家家户户门口燃旺火堆,燃料必须为玉米秸秆。开跑后各家要把大门敞开,火堆燎旺,等候马陵道人员来驱邪降魔送吉祥。马陵道在开阔场地可假设数个古马陵道战场,马陵道破阵后,所有参跑的人汇聚到舞台中央由高到低围成半圆耍彩。活动结束后所有参跑人员跑到村外烧香、纸、放炮后祭拜,并将所有如头上饰物、小旗、太极图等一些配饰之物烧毁后(俗称交殿)返回,全部活动宣告结束。该项目于2017年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平定县

  • 移穰龙灯舞

移穰龙灯舞是移穰村的一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它始创于清道光九年,改革开放以来移穰龙灯舞更成为市县民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倍受青睐。移穰龙灯的龙身以竹圈编扎成龙头、龙身、龙尾,外罩以龙布,内装蜡烛,在每年元宵节期间晚上演出,分黄龙、青龙各一条,俗称跑龙灯或耍龙灯,分行进表演和场地表演等程式。移穰村龙灯舞,源于特殊的龙文化寓意,与村里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龙灯舞与独特工艺的染花纸相配,加之表演时奏响铿锵有力的鼓乐铙镲,反映了移穰村深厚的文化底蕴,虽然舞龙在全国各地多见,但移穰龙灯舞从道具制作、舞蹈阵型、表演艺术、锣鼓乐谱全部独创,尤其是龙身内置土制蜡烛,夜间演出,龙身通透,迄今尚未发现雷同者。1987年,移穰龙灯舞被收录于《山西民间舞蹈集成卷》中,2017年,该项目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平定县

  • 平定皇纲

平定皇纲是流传于平定县东回镇西回村的一种民间传统表演艺术。明朝末年,在京开镖局的耿洪通、耿洪道认为春节太冷清就模仿皇家押镖,既做了长二尺许的纲箱又学习了护纲的基本阵法,希望通过春节护皇纲让每个月都过得红红火火。他们抬着纲箱走街串巷,有节奏的铃铛声、金属物敲击虎头声、演员的呐喊声、汇成一片,很是热闹。次年正月十五起纲时,村民们在纲箱上面写上“风调雨顺”“福禄寿喜”“吉祥平安”等字样,画上农作物,来到寿圣寺烧纸,祈求佛祖保佑在外谋生的亲人吉祥平安,祈求风调雨顺有个好年景。而后抬着纲箱走遍全村的十八个庙宇。当年又在本村阴历六月二十三的庙会上表演。以后,皇纲在每年的正月、庙会表演两次。长此以往,“皇纲”表演就演绎成了祭神、祈福活动,成为百姓在节日的一项娱乐活动。该项目于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平定县

当地特产

  • 刻花瓷

山西平定窑刻花瓷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的珍品,它以竹刀代笔,纯手工制作,花形古朴,线条流畅,具有极高的艺术品味和收藏价值。平定黑釉刻花陶瓷采用冠庄高岭粘土经陈腐、除铁、配料、研磨、蒸空练泥等几十道工序制坯,在坯胎未干前以刀代笔刻花,一气呵成。平定黑釉刻花陶瓷采用黑白两色为主要表现手段,经过特殊烧造和窑变而成,作品具有融材质美、装饰技巧美、形象简洁美、造型古朴美于一身的艺术特点。另外,平定刻花瓷迄今仍保留着包括棕釉、白釉、黄釉、仿哥开片釉、窑变釉、剪纸漏花加彩和木叶窑变釉等绝活。2014年7月,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技艺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平定县

  • 黄瓜干

平定黄瓜干,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特产,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它是平定特殊地域条件下产生的反应平定民间饮食文化的产物。其形状简单古朴,适合各种烹调技法,无论是单独成菜还是做配料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它以色鲜、味香、质脆“三绝”而扬名。清朝被定为进贡皇室的物品,享有龙筋之誉。

平定县

  • 冠山连翘茶

平定连翘茶,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特产,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冠山连翘茶是用冠山野生连翘叶经过采摘、清洗、蒸制、在新的青砖上晾晒、揉捻、炒制、干燥、包装,8道工艺制作完成,清康熙帝曾赐名“延年翘”,故名冠山连翘茶。由于平定县冠山海拔高,光照充足,沙石岩土质,适合连翘生长,制出的茶口感好,冲泡时间长,味道醇厚甘甜,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冠山的连翘茶因生津止渴,清热泻火,清凉提神等功效,成为了山西人常备的保健饮料,成为了山西省一大特产。

平定县

风景名胜

综述

平定县是山西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截至2022年,平定县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AA级旅游景区2个,省A级景区镇1个。2022年平定县更被确定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平定县旅游景区名录

景点名称

等级

地址

平定县娘子关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娘子关镇

平定县固关长城景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新关村

平定董寨龙潭峡谷景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娘子关镇下董寨村

平定县红岩岭景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山西平定县、孟县及河北省井陉县交界处

平定县七亘大捷景区

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东回镇七亘村

阳泉平定县冠山景区

国家A级旅游景区

冠山镇

注:上表仅列出部分重要景点

统计时间:2023年8月11日

重要景点

  • 娘子关

平定县娘子关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山西平定县城东北45千米处,是长城的一处重要关隘。现存关城为明嘉靖二十年(1542)所建。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建有关门两座。东门为一般砖券城门,额题“直隶娘子关”,上有平台城保,似为检阅兵士和了望敌情之用。南门危楼高耸,气宇轩昂,坚厚固实,青石筑砌。城门上“宿将楼”巍然屹立,相传为平阳公主聚将御敌之所。门洞上额书“京畿藩屏”四字,展示了娘子关的重要性。关城东南侧长城依绵山蜿蜒,巍峨挺拔。城西有桃河水环绕,终年不息。险山、河谷、长城为晋冀间筑起一道天然屏障。另有承天寨、老君洞、妒女门、烽火台、点将台、洗脸盆、避暑楼等十多处景点。

平定县

  • 冠山景区

冠山景区位于平定县城西4千米,阳泉以南12千米,是国家A级旅游景区,省级森林公园,崇古冠山书院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冠山文物古迹众多,是宋元以来享誉三晋的一座历史名山。山以人名、文以山兴。现存较完善的崇古冠山书院为清代拓修的元代无梁密洞式建筑。院内陈列有古代书院史及平定县具有一定文物和艺术价值的唐以降碑刻展览。山上有资福古寺,兴建于元代,现存大殿为清代风格。寺内有前后两院,前院是佛殿,由山门、大雄宝殿、地藏殿和观音殿组成,后殿由三圣殿、碑廊、佛堂组成,为近年新建。寺东为槐音书院,其庭院开阔,幽远宁静,正房为六间窑洞,窑前有前檐长廊。为清代乾隆时期平定名士张佩芳出资建造。另外,“文献名邦”坊、“欣饮南风”坊、“丰周亭”“仰止亭”“集资兴学碑亭”使冠山更具文化魅力。

平定县

  • 红岩岭景区

红岩岭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岔口乡,为秋林山脉腹地,是山西平定、盂县与河北井陉县的交接结合部。其高山区域为平定县国有秋林林场,种地步有岔口乡的主铺掌、主铺庄、秋林、大前、甘泉井等小山村及十多个以掌命名的山庄窝铺。红岩岭又称红岩寺梁,起于秋林村南掌梁上的头凤要咀,终于主铺掌村后山上的三县垴,呈西南——东北走向,海拔1200多米,绵延四十余里,沿途峰叠峦聚,望去呈红色,古称“四十里红岩寺大梁”。风景区景点众多,各具特色。尤以红岩岭上的刘秀拴马树和相距不足百米的鹿刨泉最为引人。至今拴马树虽已老态龙钟,但仍生机盎然,而鹿刨泉则长流不息。风景区内最具特色的景点为玉皇洞,玉皇洞内五洞相连,深达600-700米,四号东面积最大,约2000平方米,洞内的钟乳石形状各异,神态逼真。

平定县

  • 固关长城

固关长城景区位于阳泉市平定县新关村,北起娘子关嘉峪沟,南至白灰村村口,全长20千米,是内长城重要的关隘。固关长城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长城随山势而建,像巨龙盘卧在高山之巅。史称井陉口西出之门,位居要塞,控晋冀咽喉,为先秦就塞,太行八陉之列。固关长城始建于公元前369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属中山国长城的一部分,距现在已有2372年的历史,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筑的万里长城要早155年。据史记记载,复修于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42年)。关口原设在故关(即今旧关村),当初蒙古游牧虏寇经常串到内地扰乱,率军攻打故关,只因故关地形险要不足,差点被虏寇攻破。为加强防御,嘉靖皇帝下诏移关设成,并派大臣勘察地形,随后将故关西迁十里在险要狭窄的山间修筑关口,“改故为固”即今“固关”。

平定县

对外交流

平定县国内友城

城市名

缔结情况

淮安市金湖县

2022年12月,平定经开区与江苏省金湖经开区签订了合作共建园区框架协议

表格更新时间:2023.9.24

参考资料:

著名人物

姓名

生卒年

简介

吕思诚

1292—1357年

字仲实,山西平定人。元泰定元年(1324年)进士,授景州蓨县尹,擢翰林国史院检阅官,拜监察御史,历任刑部尚书、中书左丞、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等职

张三谟

1585年-1649年

明末名臣,平定大峪村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历任御史、光禄寺丞、大理寺丞署、少卿、顺天府尹、大理寺卿等职

窦瑸

1715年-1802年

清代名将,平定东关人。历任江西瑞州铅山营都司、福建陆路提标后营游击、台湾城守营参将、登州总兵及贵州、湖广提督等职

石评梅

1902年-1928年

山西平定县城人。是我国新文学开创时期著名女作家、女权运动活动家、教育家,是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第一位女会员

赵亨德

1922年-1947年

中国革命先烈,侦查英雄。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太行独立支队副连长、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部侦察参谋、太行二分区司令部敌工干事、太行二分区四十二团参谋长等职

张沛霖

1917年-2005年

中国物理冶金学家。平定人。1940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1949年获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博士学位。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研究员

注:上表仅列出部分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16年,平定县被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评为“2016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20年11月25日,被国家水利部评为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1年7月,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2021年9月,入选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

2022年4月,入选住建部发布的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2年11月,入选山西省第二批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名单。

2023年,入选中国科协评定的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

2023年5月22日,平定县荣获新一届山西省双拥模范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