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锦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辖旗,位于鄂尔多斯市西北部,总面积1.89万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杭锦旗辖1个经济开发区、5镇1苏木,政府驻地为锡尼镇。截至2022年末,杭锦旗户籍人口142429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杭锦旗的:名称由来、历史沿革、自然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著名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英文名

Hanggin Banner

原文名

ᠬᠠᠩᠭᠢᠨ ᠬᠤᠰᠢᠭᠤ ; ᠬᠠᠩᠭᠢᠨ ᠬᠣᠱᠢᠭᠤ

面积

18913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温带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

地理位置

鄂尔多斯市西北部

地理坐标

北纬39°22′22″-40°52′47″,东经106°55′16″-109°16′08″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所属市

鄂尔多斯市

行政类别

市辖旗

下辖地区

1个经济开发区、5镇1苏木

行政区划代码

150625

人口

142429人(2022年户籍人口)

方言

蒙古语和汉语

民族

蒙古族和汉族为主

GDP

165.93亿元(2022年)

人均GDP

145614元(2022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38952元(2022年)

著名景点

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区、鄂尔多斯草原景区、菩提济度寺、鄂尔多斯市察汗部落旅游景区、夜鸣沙旅游区

邮政编码

017400

政府驻地

锡尼镇

电话区号

0477

政府官方网站

http://www.hjq.gov.cn/

简介

杭锦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北部,地形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境内河流属黄河水系。杭锦旗属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较丰富,干燥少雨,蒸发量大,风大沙多,无霜期短。商周时为方、羌方、龙方等少数民族游牧之地;宋属西夏,元为云内州;明为内蒙古鄂尔多斯部杭锦牧地,清末易名杭锦旗;1956年杭锦旗建置;2001年,杭锦旗属鄂尔多斯市管辖。

截至2022年,杭锦旗地区生产总值165.9亿元,增长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45614元;三次产业增值比例为20.9:48.7:30.4。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围绕光伏、风电新能源建设培育壮大现代能源产业。杭锦旗境内沿河灌区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便于交通运输。全旗现已初步形成了以锡尼镇为中心,连接南北、纵贯东西,公路、铁路相互融通的交通网络。

杭锦旗是古代游牧文化与成吉思汗祭祀文化、蒙元宫廷文化的集合,朔方古郡、霍洛柴登古城、西河郡铸钱作坊遗址先后发掘,也是国家一级文物“鹰顶匈奴王冠”出土地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宫廷赞歌“古如歌”发源地。境内有鄂尔多斯草原、七星湖、三盛公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杭锦草原被称为“骑射之地、游牧之所”,杭锦旗也被评为“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

名称由来

杭锦,系突厥语,意为车子,系由突厥语“康里”(正音“杭里”)演化而来,它原是突厥内部一个势力集团的名称,后为部落名。成吉思汗西征时,其部落中的部分人员归附蒙古,后渐被同化,形成杭锦部落。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杭锦旗,商周时为方、羌方、龙方和猃狁等民族游牧之地。约在公元前十世纪,西伯姬昌派大将南仲北逐猃狁,并在杭锦旗北境修筑朔方城。 春秋战国时期,杭锦旗境为匈奴游牧地。

秦朝至南北朝时期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当时,匈奴仍游牧于河套,经常侵袭秦朝北境。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派大将蒙恬发兵30万,北击匈奴,河套地区归秦所领,杭锦旗当时属于九原郡。秦末,政局动荡,战乱频繁,所徙居民散,匈奴复居河套地域。

汉武帝时开始对匈奴主动征战,公元前127年收复河套,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于杭锦旗沙日召地区再建朔方城,为朔方郡治。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篡权,改朔方郡为沟搜郡。东汉初期,将朔方郡直属并州,郡治移到临戎县,杭锦旗仍属朔方郡。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分为南北二部,南匈奴附东汉,入居朔方等郡地。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减朔方等郡,杭锦旗复为匈奴、鲜卑、乌桓、羌等民族的游牧地。两晋十六国时期,杭锦旗先后归属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燕、大夏等国。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太安二年(公元456年),于杭锦旗东北部置代名郡,领呼遒、渠搜二县。  

隋唐至明清时期

隋朝,杭锦旗北部和西北部分属五原郡之九原县、永丰县。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将隋时的郡改为州,杭锦旗为丰州地。丰州城位于格更召苏木境内的库布齐沙漠(时称库结沙)中,为当时地北交通要冲。元代,杭锦旗境域属陕西行省的延安路和甘肃行省的乌刺海路。

明朝于洪武、永乐年间(公元1368—1424年),屡次对退居漠北的故元势力实行“犁庭扫穴”式的征战,在沿边一带设立许多军事卫所,鄂尔多斯地区属东胜左、右二卫管辖。嗣后,明朝又沿长城一线陆续设置9个军事重镇,称为“九边”,鄂尔多斯地区属“九边”之一的榆林镇(今陕西省榆林)。十五世纪六十年代始,蒙古鞑靼部所属各部先后入居鄂尔多斯地区,公元1510年,巴图孟克达延汗统一蒙古各部,鄂尔多斯万户此时为右翼三万户主干,驻牧河套。1551年,鄂尔多斯衮必力克莫日济农将部众一分为九,分给九个儿子统领,第三子卫达尔玛据右翼达拉特杭锦,墨日更巴罕二部。 

清太宗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清军渡黄河,西察哈尔部林丹汗儿子额哲,鄂尔多斯部给清军献千户,济农额璘臣与清军订立盟约,承认是清朝藩属。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清朝在鄂尔多斯设旗,卫达尔玛的第四代后裔小扎木苏,受任鄂尔多斯右翼后旗(又名杭锦旗)第一任札萨克。鄂尔多斯诸旗属内札萨克,同属伊克昭盟。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划定各旗边界。杭锦旗境域北至五加河,包括现在杭锦后旗大部、五原县、乌拉特前旗、临河市的一部分,面积约8.37万平方里。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清政府实行“旗厅并置”,析置五原厅,管理后套垦务及汉民事务。

中华民国时期

1914年,伊克昭盟各旗隶归绥远特别区(1929年改省)。1941年,横跨杭锦旗和鄂托克旗的“桃力民办公室”(县级建置,1943年改为桃力民办事处)设立,辖杭锦旗黄河以南的近1/3面积。1942年夏,傅作义将军在后套地区实行新县制,杭锦旗只管理后套辖地日渐减少的蒙民及其事务。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和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2月21日,绥远军政委员会决定撤销桃力民办事处,将原属桃力民办事处的一部分地区划回杭锦旗。1950年春,杭锦旗人民政府成立,驻锡尼镇,隶属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旗境下辖8个参领区,36个佐领、3个巴嘎。同年,正式撤销桃力民办事处,其部分区域划归旗辖。1951年,全旗区域划为12个区。1953年9月,撤销杭锦旗设在黄河北岸的中、西巴嘎乡,其辖区就近划归陕坝专署杭锦后旗、五原县和安北县。同时,将达拉特旗西部黄河南岸3个乡划入旗境。1954年3月,杭锦旗随伊克昭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56年,杭锦旗人民委员会在全旗撤区划乡,全旗划为7个苏木、13个乡、1个镇。2001年,国务院撤销地级伊克昭盟设立地级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属鄂尔多斯市管辖。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杭锦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北部,东与达拉特旗、东胜区接壤,南与伊金霍洛旗、乌审旗为邻,西与鄂托克旗毗连,北与巴彦淖尔市隔黄河相望。地跨鄂尔多斯高原与河套平原,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9°22′22″-40°52′47″、东经106°55′16″-109°16′08″。杭锦旗位于黄河“几”字湾南岸,黄河流经杭锦旗249千米,库布齐沙漠横亘东西。杭锦旗东西长197千米,南北宽161千米,杭锦旗总面积1.89万平方千米。

杭锦旗

气候

杭锦旗属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太阳辐射强烈,日照较丰富,干燥少雨,蒸发量大,风大沙多,无霜期短。杭锦旗年日照时数在3100小时左右,有效日照在1900千瓦时/平方米以上。年均气温7.4~7.5℃,最高气温37.9~38.3℃,最低气温-30.8~-35.3℃,7月最热,1月最冷;年平均≥10 ℃的积温3371 ℃,多年平均无霜期158天,年温差和日温差都比较大。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5.1~214.9mm,自东向西呈现递减的趋势。降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蒸发十分强烈,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273.7~2381.4mm,这是造成研究区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在区域分布上,西部蒸发大于东部,蒸发最大值出现在5~6月。

地质

杭锦旗地区包括杭锦旗和航南两个相邻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包括伊盟隆起、伊陕斜坡和天环向斜的一部分地区。杭锦旗地区主要有两条断裂带,一是杭锦旗断裂带,即研究区中部的三眼井断层-乌兰吉林庙断层-泊尔江海子断层;二是在研究区东北部边缘的塔拉沟断裂带,自西向东包括塔拉沟断层-黑赖沟断层-单家塔断层-牛家沟断层。

地层

杭锦旗境内褶曲构造不发育,形成单一的向北缓倾斜地层层序,存在东西向断裂,较大断层有10处。产生断层时期与燕山运动晚期有关。乌拉吉尔庙断层,使第三系与白垩系接触,控制水文地质条件,其它断层,因岩性单一,均属透水介质,不影响水文地质。

地质构造

杭锦旗地区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经历过多次重大而复杂的地质构造运动与海陆变迁。受燕山运动影响,地质逐渐下沉,接受巨厚的白垩系沉积物。至白垩系末期开始上升,第三纪中、后期,局部地区又开始下沉,接受第三系沉积物。据物探资料分析,白垩系堆积时期,是一个内陆盆地环境。境内升降幅度不均匀,形成盐海子、摩林河两个沉降中心。

杭锦旗境内北部沿黄河流域,属于黄河断陷,形成于中更新世;是夹于两个隆起地带之间的东西向谷地,阶梯状地堑,北深南浅,北陡南缓,呈不对称型断陷,其下陷幅度较大。基底岩系陷落深度达3000~5000米。地表均为第四系全新统的冲积、风积物覆盖。据卫星照片和航测资料推断,黄河断陷在杭锦旗境内的南界为红崖子—嘎顺—包格图一带。

地形地貌

杭锦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北部,沿河灌区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在1012~1080m,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地势从东胜区的泊尔江海西阿拉善湾西坝梁起由东向西逐渐升高,地形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库布齐沙漠横亘东西。海拔最高点为独贵塔拉镇塔然高勒村的乌兰布拉格,1619.5米。海拔最低点为杭锦淖尔乡隆茂永村毛布拉格孔兑,1012米。地貌以黄河冲积平原为主,包括一部分一级阶地,特点为沙漠、沙地、平原、梁地、丘陵和沟壑。地面东西比降在1/5000~1/8000之间,南北比降在1/3000~1/4000左右。灌域平原是一个宽度不足10km的狭长地带,地貌类型为两个大的地貌特征,即黄河冲积平原和风积沙丘堆积地貌。

水文水利

水文

  • 河流

地表水有过境黄河和黄河支流两类,黄河流经杭锦旗长度为242.6千米,西起巴拉贡镇磨石沟,流经巴拉贡镇、呼和木独镇、吉日嘎朗图镇、独贵塔拉镇4个镇,东至独贵塔拉镇毛布拉格孔兑沟出境。杭锦旗黄河河段,水流混浊,含沙量大。平均含沙量6千克/立方米。杭锦旗境内黄河每年经历开河、洪汛、封河、封冻4个时期。封河在每年12月上中旬期间,封冻期90~100天,结冻厚度60~80厘米。开河在每年3月中旬至3月底,春分后6~8天,少数见于春分前1-3天。汛期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部分年份见于9月上中旬。杭锦旗境内汇入黄河的支流主要有4条,自西向东为:磨石沟、巴拉贡沟、朝凯沟、毛布拉格孔兑。

内陆河主要有摩林河、陶赖沟,以及叶力摆沟、扎克特河、乌期图河、汗格岱河等其他内陆河。其中摩林河是杭锦旗最大的内流河,水量丰富,河水稳定,河底平缓,源于伊和乌素苏木东南的哈夏图泉,流经伊和乌素、巴拉贡,在呼和木独库布齐沙漠中消失,水流清澈,水质良好,流经地段植被较好,是杭锦旗牧区利用价值最高的一条河流。

  • 湖泊

由于干旱少雨,地质构造等原因,杭锦旗湖泊、海子很少,面积又小。从水质分为淡水和咸水两种湖。沿河地区淡水湖多,梁外地区咸水湖多。万公顷以上湖泊有3处:盐海子、察汗淖、红海子,其余多在千公顷以上。盐海子是杭锦旗最大的咸水湖,东大道图是最大的淡水湖。

杭锦旗

  • 地下水

杭锦旗地下水比较丰富。按水文地质条件分为两个类区,碎屑岩类区和松散堆积区。杭锦旗碎屑岩类区中,自流区分布在梁外地区的伊和乌素摩林河两岸;水量丰富区分布于摩林河流域;水量中等区主要分布在锡尼镇东南部地区、原四十里梁乡、胜利等地区;半咸水区主要分布在巴拉贡镇西部地区。松散堆积区主要分布在库布齐沙漠区和沿河区

水利

杭锦旗境内主要水利工程有摩林河水库、陶赖沟水库、狼嚎沟水库、摩林河二库和巴音门肯水库。其中摩林河水库为小(1)型水库,总库容965万立方米,灌区有干渠1条,长18千米;支5条,长11千米;斗渠81条。狼嚎沟水库为小(1)型水库,总库容106.5万立方米;巴音门肯水库为小(1)型水库,总库容192.54万立方米;淘来沟水库为小(1)型水库,总库容115万立方米;摩林河二库为小(1)型水库,总库容116.7万立方米。

土壤

杭锦旗境域土壤分为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风沙土、粗骨土、沼泽土、潮土、盐土8个土类,18个亚类,43个土属,119个土种。其中棕钙土是杭锦旗面积最大的地带性土壤,灰漠土是面积仅次于棕钙土的地带性土壤,风沙土在杭锦旗均有分布,占比达58.39%。但由于黄河和沙漠侧渗水及传统农业的共同影响,杭锦旗土壤发展受盐碱地的影响较为严重,目前以盐碱地改良和沙漠土壤化为主要任务。

杭锦旗主要土壤类型

土壤类型

分布

面积(万亩)

占比

栗钙土

锡尼镇东南海拔1300~1600米的高平原和丘陵沟壑区

153.8

5.6%

棕钙土

分布于旗境东部部分地区和南部海拔1300~1450米的波状高原面上

383.5

21.1%

灰漠土

分布于杭锦旗境西北部巴音恩格尔嘎查、巴拉贡镇起伏和缓的高平原与丘陵沟壑区

195.7

7.1%

风沙土

在杭锦旗均有分布,但主要为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

1610.08

58.39%

粗骨土

分布在杭锦旗境内的西部巴音恩格尔嘎查和锡尼镇东南部的原阿门其日格、四十里梁和胜利地区的迎风坡的中上部和顶部

26.2

0.85%

沼泽土

分布于封闭洼地或黄河故道

1.4

0.05%

潮土

黄河冲积平原和梁外的沟河漫滩、低阶地、丘间洼地、封闭洼地。分布于吉日嘎朗图镇、独贵塔拉镇、杭锦淖尔乡

146.3

5.3%

盐土

分布于呼和木独镇的巴拉亥村、吉日嘎朗图镇、独贵塔拉镇、原杭锦淖尔乡、巴音乌素嘎查。处于排水不良的交接洼地与封闭洼地

42.8

1.6%

资料来源: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杭锦旗人均土地206亩,是全国人均土地面积的15倍。现有耕地130万亩,宜农宜林待开发土地500万亩,特别是沿黄河灌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具有发展现代农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根据杭锦旗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显示,杭锦旗耕地面积105124.60 公顷(157.69 万亩),耕地主要分布在该旗巴拉贡镇、呼和木独镇、吉日嘎朗图镇和独贵塔拉镇;园地面积48.33公顷(724.95亩);林地305701.86公顷(458.55万亩);草地1004121.01公顷(1506.18万亩);湿地22899.64公顷(34.35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810.07公顷(20.72万亩);交通运输用地13876.22公顷(20.81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0544.66公顷(45.82万亩)。

水资源

杭锦旗地下水储量丰富,年可利用2.9亿立方米,开采潜力大。杭锦旗水资源总量为9.25亿立方米。其中黄河过境水量4.1亿立方米、地下水4.35亿立方米、地表水0.8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杭锦旗境内有煤面积8319平方千米,煤炭总储量786亿吨。该区域煤质优良,为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的“三低一高”不粘结煤,平均发热量为6500大卡,是优质动力、化工用煤。境内天然气区块面积7455平方千米,天然气三级储量10102亿立方米,产能达到16亿立方米。 杭锦2号土远景储量10亿吨,是新兴化工催化剂和环保型废水处理材料,属国内罕见矿种;石膏储量6500万吨、食盐储量505万吨、天然碱储量700万吨、芒硝储量5000万吨,铀储量达到世界级大型铀矿规模。

林草资源

杭锦旗有可利用草牧场2000万亩,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17.75%和65%。其中灌木林面积290499.73公顷(435.75万亩),占全旗森林面积的95%以上。乔木林地12624.68公顷(18.93万亩),占4.13%;其他林地2577.45公顷(3.87万亩),占0.84%。杭锦旗的灌木林地主要分布于锡尼镇和巴拉贡镇,乔木林地主要分布于锡尼镇与独贵塔拉镇。

生物资源

杭锦旗境内有甘草、麻黄、枸杞等139种药用植物,以甘草、枸杞、苦参储量最大,其中具有“中药之王”之称的西北沟甘草,在杭锦旗内储备丰富,现有野生甘草保存面积239万亩,人工甘草65万亩,总储量1.95亿公斤,是驰誉中外的甘草之乡。苦参保存面积30多万亩,荒储量近7000万公斤。蒙古黄琵人工试种面积1000多亩,正在向规模化方向发展。野生植物374种,其中饲用植物309种,现有柠条保存面积230万亩。

可再生能源

杭锦旗境内主要可再生能源为风能和太阳能。杭锦旗地处中纬度盛行西风带,处于冬季西北寒潮路径中心,风资源具有有效风时多、稳定度较高、连续性好等特点,70m高度处年平均风速为6.4~7.2m/s,风功率密度为259~385W/m²,具备开发价值+9的风能资源总储量在2000万千瓦以上,是阴山以南唯一一块风能资源富集区域,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杭锦旗属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太阳辐射强烈,太阳能资源富集,年日照时数在3100小时左右,有效日照在1900千瓦时/平方米以上,全旗风能太阳能并网发电规模达到151万千瓦,是内蒙古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杭锦旗的野生动物共有59种,隶属24目33科。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共计7目8科15种、一级保护动物有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11种;“三有”动物(指有益的、有重要经济价值和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共计17目25科4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大鸨、金雕、遗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长耳鸮、雕鸮、白琵鹭、白额雁、鸳鸯、天鹅(所有种);其它鹰类有隼科、灰鹤、蓑羽鹤;“三有”动物有草兔、沙狐、雉鸡、沙鸡、鸿雁。

杭锦旗

杭锦旗

杭锦旗

植物

杭锦旗境内有野生植物374种,其中包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沙冬青、四合木和蒙古扁桃以及霸王等珍稀植物。

杭锦旗

杭锦旗

杭锦旗

自然保护区

杭锦旗境内有四个自然保护区,分别为杭锦淖尔自然保护区、巴音恩格尔荒漠濒危植物自然保护区、库布齐沙漠柠条锦鸡儿自然保护区和大漠沙湖自然保护区。

杭锦旗自然保护区名录

自然保护地名称

保护区现级别

主要保护对象

面积(公顷)

地点

内蒙古库布齐沙漠自治区级柠条锦鸡儿自然保护区

省级

柠条、锦鸡儿

15000

杭锦旗西北部

杭锦淖尔自然保护区

省级

黄河滩涂湿地及大鸨、大天鹅等珍禽

85754.4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北部

巴音恩格尔荒漠濒危植物自然保护区

省级

四合木、半日花等珍稀植物及其生境

26209.64

杭锦旗西北部的巴拉贡镇巴音恩格尔境内

大漠沙湖自然保护区

县级

白天鹅等珍禽及其生境

300

杭锦旗

资料来源:

  • 杭锦淖尔自然保护区

杭锦淖尔自然保护区设立于2000年,于2003年晋升为内蒙古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杭锦旗北部, 总面积85754.4公顷。保护区内的植物有261种,分别属于46科159属。保护区内的主要保护动物有30种(均为鸟类),其中国家1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黑鹳、东方白鹳、大鸨、遗鸥;国家2级重点保护动物26种。

杭锦旗

  • 巴音恩格尔自然保护区

巴音恩格尔自然保护区设立于1999年,于2000年晋升为内蒙古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杭锦旗西北部的巴拉贡镇巴音恩格尔境内,总面积26209.64公顷。该保护区是研究亚洲干旱地区生物多样性和全球变化的一个关键地带。保护区内被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7种,分别是四合木、半日花、绵刺、霸王、沙冬青、革包菊、蒙古扁桃;被列入自治区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7种。有国家级保护动物23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9种,属于《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所列的物种有23种。

杭锦旗

  • 库布齐沙漠柠条锦鸡儿自然保护区

库布齐沙漠柠条锦鸡儿自然保护区设立于1999年,于2000年晋升为内蒙古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杭锦旗西北部库布齐沙漠西缘呼和木独镇境内,总面积15000公顷。保护区附近的西卓子山和库布齐沙漠的大小湖泊拥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兽类有漠猫、沙狐、赤狐、岩羊、草兔等。 鸟类有雁鸭类、小沙百灵和短趾沙百灵、蓑羽鹤、草原雕等。

自然灾害

杭锦旗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生物灾害和地质灾害。当地气象灾害主要为旱灾、风沙、洪涝、冰雹、霜冻、寒潮、雪灾。其中风沙灾害有大风、扬沙、沙尘暴。2021年杭锦旗气象局发布大风橙色预警,当地瞬时极大风速达到23.5米/秒,最小能见度仅为500米左右。杭锦旗洪涝灾害多发生在 6-8 月份;降雹有区域性,降雹强度最大地区是塔然高勒、阿门其日格、胜利等地。

杭锦旗主要自然生物灾害有虫害和鼠害。1999年,梁外地区遭受特大旱灾,年降水量仅211毫米;沿河地区发生虫、涝灾害。杭锦旗草牧场受灾面积达1600多万亩,受灾人口15233 户54879人,造成2.3万人、54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达2.08亿元。

杭锦旗主要地质灾害为地震,其中1996年5月3日上午,包头以西发生里氏6.4级地震,杭锦旗大部分地区均有较强震感,独贵塔拉、杭锦淖尔、 沙日召受灾严重,受灾农牧户达3107户、1.3万人,3020间民房倒塌或成为危房。

行政区划

杭锦旗辖1个经济开发区、5镇1苏木、76个嘎查村、14个社区。政府驻地为杭锦旗锡尼镇。

区划详情

类别

区划名称

锡尼镇

巴拉贡镇

吉日嘎朗图镇

独贵塔拉镇

呼和木独镇

苏木

伊和乌素苏木

经济开发区

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经济开发区

资料来源:

政治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中国共产党杭锦旗委员会书记

华诚

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李文明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人民政府旗长

张仲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杭锦旗委员会主席

包德博信其木格

统计截至2023年7月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末,全旗户籍人口总户数64981户,户籍人口142429人。其中,城镇人口25696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8.0%;乡村人口116733人,占总人口比重为82.0%。按性别分,男性72303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0.8%;女性70126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9.2%。按民族分,蒙古族人口27931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9.6%;汉族人口114117人,占总人口比重为80.1%;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381人,占总人口比重为0.3%。家庭户均规模为2.19人。按年龄分,18岁以下27316人;18-34岁24568人;35-59岁60100人,60岁及以上30445人。2021年,杭锦旗出生人口为0.07万人,出生率为6.26‰;死亡人口为0.06万人,死亡率为5.36‰;自然增长率为0.90‰。

民族

杭锦旗主要由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壮族、藏族、锡伯族、苗族、土家族、彝族、维吾尔族等构成。其中蒙古族聚居于阿日斯楞图、浩绕柴达木、巴音补拉格、巴音乌素、赛音乌素、伊克乌素、巴音恩格尔、图古日格、呼和木独、格更召、沙日召等苏木。大多数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多数汉族和散居蒙古族,以农为主兼营林、牧。蒙汉以外的其他民族,多数因工作分配来到杭锦旗。

语言

杭锦旗聚居的蒙古族相互交谈用鄂尔多斯蒙古语,粗通汉语;散居蒙古族使用蒙古语和汉语。散居牧区的汉族通蒙古语。杭锦土语保留着与蒙古书面语元音相对应的〔a〕〔e〕〔i〕〔ɔ〕〔ω〕〔θ〕〔u〕7个基本元音,辅音与书面语的辅音基本相似。其中汉族方言,属中国北方方言区的西北次方言区方言。因杭锦旗汉族祖籍多为陕西神木、府谷县和山西河曲、保德县人,故“方言”的语音、声调为上述地区方言音调交合融汇而成。其“方言”词语,也为上述地区方言词语的综合、筛选,并有所创新。

宗教信仰

杭锦旗宗教以藏传佛教为主,有少数家庭聚会形式的基督教,此外还有曾经在13世纪广泛流传的萨满教。

  • 萨满教

早在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大汗国时,国内盛行和传播的是萨满教,萨满教的重要标志即神祗是苏力德黑木日。13世纪萨满教在杭锦旗一时盛行,到16世纪,蒙古民族聚居区传播藏传佛教,因而萨满教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其中杭锦旗境内的蒙古民族结合藏传佛教教义,逐渐形成今天杭锦旗独有的苏力德文化道格黑木日。

  • 喇嘛教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杭锦旗目前主要的宗教信仰。1566 年,鄂尔多斯部执政长官库土克台彻辰台吉,带回喇嘛教经典崇奉推广,鄂尔多斯部由此普遍信奉喇嘛教。1583年,鄂尔多斯地区最早的召庙毫庆召在旗境内修成。蒙古族原来信奉的萨满教受到喇嘛教的排斥和打击,失去统治地位,并逐渐消失。

2010年末,全旗共有合法宗教活动场所8处,分别是锡尼镇的哈毕日格庙、哈日扎日格庙,伊和乌素苏木的沙日特莫图庙(菩提济度寺)、哈日根图庙(吉祥圆满寺),巴拉贡镇的罗贝召庙、乌拉吉尔庙,独贵塔拉镇的沙日召庙,吉日嘎朗图镇的格更召庙。有宗教团体1个,即杭锦旗佛教协会。

经济

综述

截至2022年,杭锦旗GDP总量排位在全区103个旗县市中上升3位,成为全区第42位;GDP增速较上年提升48位,位居全区第46位。地区生产总值165.9亿元,增长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45614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6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0.7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0.47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0.9:48.7:30.4。杭锦旗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围绕光伏、风电新能源建设培育壮大现代能源产业。目前工业发展水平较低,科技创新支撑不强;农牧业规模化现代化程度低,一二三产融合不足;第三产业层次不高、活力不足,本地消费不够活跃。

第一产业

杭锦旗第一产业以农牧业为主。以黄河为分界线,杭锦旗农牧业划分为北部沿河区和南部梁外区,北部沿河区域包括独贵塔拉镇、吉日嘎朗图镇、巴拉贡镇和呼和木独镇四镇,以农业为主;南部梁外区包括锡尼镇、伊和乌素苏木和塔然高勒管委会,依托丰富的草牧场资源重点发展畜牧业。杭锦旗第一产业主要有绒山羊、肉羊、肉牛、向日葵4个产业集群;特色果蔬、生猪、水产、奶业4个产业园区;巴拉贡瓜果蔬菜产业、锡尼镇生猪产业、伊和乌素打肉羊产业、独贵塔拉特色渔业4个产业镇。

2022年,杭锦旗农林牧渔业实现产值53.88亿元,同比增长7.1%,居全市第二。农业实现产值31.68亿元,同比增长8.1%,粮食单产位居全市第一。全旗牧业实现产值18.95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牛9.81万头,同比增长58%;羊203.66万只,同比增长19.2%;猪存栏3.67万头,同比增长9.2%。新认证国家“两品一标一新”农畜产品10个,杭锦大米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截止2022年,杭锦旗有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塔拉沟”羊肉,名特优新农产品“库布齐牛肉”和“杭盖羊肉”,自治区著名商标“库布齐”和“西北沟”,以及区域公用品牌“天牧朔方”、自主农产品品牌“康里”。认证的“两品一标一新”农畜产品达36个。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为杭锦旗的支柱性产业,杭锦旗坚持资源优势和产业培育融合发展相结合,围绕光伏、风电新能源建设培育壮大现代能源产业。2022年杭锦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8.17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发电量70.70亿度,同比增长4.5%;高碳醇7548.02吨,同比增长43.8%;乙二醇27.99万吨,同比增长0.5%。液化天然气83.87万吨,同比下降6.9%。

2022年杭锦旗境内内蒙古首个特高压外送配套工程投入运行,新增天然气产能2.1亿立方米,万瑞三期100万方天然气液化及BOG提氦项目开工建设,伊诺高碳醇节能降耗、新杭凝液回收节能优化、伊泰超低排放节能改造等技改项目全部完成,华洲药业正式投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家,达到39家。新增工业门类企业4家、自治区专精特新企业3家、绿色工厂1家、创新型企业1家。

第三产业

杭锦旗第三产业以旅游业和电子商务为主,2022年杭锦旗全面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电子商务体系全面优化。成功举办“乐享消夏”系列促消费活动,新增入统限上商贸企业15家。全旗旅游及涉旅企业30家。其中,旅行社4家, AAAA级景区3家,AAA级景区1家,星级酒店3家,自治区级星级农牧家乐14家,乡村旅游重点村2家。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02.8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9亿元。未来将创新谋划实施“未来草原”项目,举办主题民宿创意设计大赛,打造“牧户变业主、民宿变景点、牧区变景区”的牧旅融合草原旅游新业态。截至2021年,杭锦旗共孵化网商166人,公共服务中心实现入驻企业28家,入驻“牧农优选线上商城”28家、132款产品,整体实现销售101052单,销售额4241823.66元,目前成功孵化并实现自负盈亏的企业与个人有6家,分别是晓牧牧业、大井滩、荣耀互联网、红薯妹、蒙道尔、新井渠。

经济功能区

杭锦经济开发区位于杭锦旗东南部,坐落于锡尼镇和独贵塔拉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毗邻G6高速、沿黄高速、S215、S316、S24、110国道等,距离康巴什区120千米、伊金霍洛旗110千米、鄂尔多斯机场100千米。按照“一区两园三基地”的总体布局,分为独贵塔拉产业园南北两个项目区和新能源产业园项目区。开发区国土空间规划面积22.8平方千米,其中,独贵塔拉产业园以化工和新材料为主导产业,新能源产业园以清洁能源和新兴产业为主导产业,是全市唯一的二类工业园区2022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47.33亿元,同比增长5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17亿元,同比增长277.7%,增速全市第一;完成税收12.79亿元,同比增长156.4%,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

杭锦旗

杭锦旗

杭锦旗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末全旗共有各类学校28所。其中,幼儿园18所(公办幼儿园18所(包括4所分园)),小学5所(民族小学1所),中学5所(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完全中学2所)。全旗在校学生人数14447人。其中,在校幼儿3495人,在校小学生6781人,在校中学生4171人(初中生2939人,高中生1232人)。全旗共有专任教师1658人。其中,幼儿园专任教师418人,小学专任教师677人,中学专任教师604人(初中专任教师433人,高中专任教师171人)。

医疗卫生

2022年末全旗共有旗直医疗、预防、保健、爱国卫生、卫生监督机构6个,基层卫生院1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嘎查村卫生室51个,个体医疗诊所45个。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70名,其中,高级职称153人、中级职称188人,初级及其他人员429人;具有硕士学历5人,本科学历458人,专科学历260人,中专及其他学历47人。各类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及助理医师309人,护理人员301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60人。全旗共有病床604张,其中,旗直456张(妇幼保健30张),基层148张(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张)。

文化事业

2022年末全旗旗直文化和旅游部门1个,各苏木镇、管委会文化站7个。文化旅游系统工作人员15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8人。图书馆总藏书量18.3万册(件)(其中电子藏书量5.8万册(件))。杂志78种,报纸13种。

科技事业

2022年杭锦旗实施中央、自治区、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性奖补等重点研发项目16项,同比增长33%,新增“三清零”企业2家,企业研发费用突破6亿元,居全市前列。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2个、高端人才94人,建立产业研发中心14个,各类人才平台20个。

体育事业

2022年杭锦旗有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人、自治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5人、市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2人、旗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18人。年内举办协办6项重要体育赛事。该旗有1个旗级全民健身中心、1个旗级乒乓球馆。全民健身体系日趋完善,体育场地面积34.3865万平方米,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3.1平方米。完成体育彩票销额1610.75万元。

人居环境

2022年全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好于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324天,其中:轻度污染13天,中度污染0天,重度污染3天,严重污染天数4天。优良率达到95%以上。全旗二氧化硫日均浓度为17ug/m3,二氧化氮日均浓度为16ug/m3,PM2.5日均浓度为20ug/m3,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100%。

社会保障

2022年杭锦旗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8952元,同比增长5.7%。2022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5902人(包括企业在职参保人员10219人,机关事业单位在职7232人,企业离退休人员4798人,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3653人),工伤保险参保14805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65410人。年末全旗居民医疗保险参保92568人,累计报销62767人次。全年享受城镇低保对象218人,享受农村低保1564人。全年共发放城镇低保资金188.89万元,发放农村低保资金866.64万元。

交通

综述

杭锦旗沿河灌区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便于交通运输。全旗目前建成公路5347千米,109国道、110国道、G18、丹拉高速公路纵贯东西,G242、S215连接南北;大四铁路、乌锡铁路具备运行条件,包兰铁路途经杭锦旗,并设杭锦旗站;库布齐通用机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现已初步形成了以锡尼镇为中心,连接南北、纵贯东西,公路、铁路相互融通的交通网络。

公路

截至2020年末,全旗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5384.47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里程439.55公里,高等级公路中,高速公路253.74公里、一级公路185.81公里。杭锦旗现有G109国道、G18国道(荣乌高速)、S316省道、S24省道、X621(锡磴公路)横贯东西;G242国道、S215省道、X610(阿门其至独贵塔拉公路)、X651(独贵塔拉至锡尼镇公路)纵贯南北,现已形成五横四纵公路网格局。全旗黑色化通车里程达3553千米;构成以北线S24兴巴高速、南线荣乌高速、南北通道S215一级公路为支撑的“工字型”高等级公路网。截至2019年全旗农村公路总里程达5093千米,通硬化路面里程3818千米。现76个行政嘎查村实现全部通沥青、水泥路。

铁路

截至2020年末,杭锦旗境内铁路里程108公里。截至2022年,杭锦旗境内铁路干线及专用线共有 7 条,分别为乌锡铁路和大四铁路(杭锦旗段)、塔韩铁路、锦泰精细化工园区专用线(独贵塔拉工业园区南项目区专用线)、巴拉贡镇至独贵塔拉镇铁路、独贵塔拉工业园区北项目区专用线。境内锡乌铁路、大四铁路形成“一横一纵”铁路网。还有锡尼站、杭锦旗站两个火车站,其中锡尼站属于呼和浩特市铁路局,业务范围为货场;杭锦旗站是2007年包兰铁路在旗境内设的火车站,2010年9月,杭锦旗站的货运业务取消,仅保留1列普通旅客慢车,乘降旅客不多。

航空

截至2022年,杭锦旗库布齐通用机场仍在建设中 ,2018年机场项目总占地面积更改为为50公顷(约750亩)。总投资13684.58万元,机场建设地点位于独贵塔拉镇南部图古日格嘎查,新S215快速路以东4.9km处。计划分三期进行,拟按A1级通用机场标准建设。

航运

杭锦旗境内渡口有福茂西渡口、巴拉亥渡口、苏泊尔盖渡口、沙圪堵渡口、道图渡口、达拉图渡口、巴音温都尔渡口、毛匠圪旦渡口、麻迷图渡口共九个。

公共交通

杭锦旗目前主要公共交通方式为公交车、出租车,电动汽车应用基本处于起步状态。截至2023年8月,杭锦旗有公交运营机构鄂尔多斯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营运线路5条,公交车有14 辆,有出租车约有 281辆,全部为汽油车。杭锦旗主要客运站为锡尼汽车站。

人文

综述

杭锦旗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是一方文明的发祥之地。商周时为方、羌方、龙方等少数民族游牧之地,古代游牧文化与成吉思汗祭祀文化、蒙元宫廷文化相交于此,朔方古郡、霍洛柴登古城、西河郡铸钱作坊遗址先后发掘,是国家一级文物“鹰顶匈奴王冠”出土地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宫廷赞歌“古如歌”发源地。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12月,杭锦旗全旗境内分布的不可移动文物点共有116处。近年来共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旗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

境内主要文物保护单位

级别

名称

年代

类型

批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洛柴登城址

汉代

古遗址·城址

第六批

沙日特莫图庙

清代

古建筑

第七批

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兰阿贵石窟寺

蒙元时期

古遗址

-

扎尔庙古城遗址

-

古遗址

-

霍洛柴登城址

霍洛柴登为蒙古语,汉语音译也写作浩绕柴登、哈劳柴登等,古城位于杭锦旗霍洛柴登北约两千米处,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勘探查明,古城南、北、西三面城墙新续可见。古城为长方形,东西长1446米,南北宽约1100米。这一地区发现有大型建筑、铸钱、炼铁、铸造兵器、窑址等多处遗址。在古城周边的山梁上,分布若古基千座以上。根据古城内出土的遗物及基群资料,其时代相当于汉武帝到王葬时期。从古城的规模和基莽的形状及城内发现的“西河衣令”铜印推测,霍洛柴登古城是汉代西部地区的重要城池之一,属西河郡辖地。

杭锦旗

菩提济渡寺

菩提济度寺又称沙日特漠图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库布齐沙漠深处的伊和乌素苏木,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最大的寺庙,建于明朝以前,重修于2006年,是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雍和宫住持加木杨·图布丹高僧出家的地方。2008年,该庙被鄂尔多斯市批准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杭锦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杭锦旗境内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在以蒙族文化为代表的蒙古族民歌(古如歌)、鄂尔多斯婚礼、拖雷伊金祭奠、蒙古鹿棋、蒙古族搏克、蒙古族传统面食章萨(馓子)制作技艺等项目上。

境内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级别

项目

类别

批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鄂尔多斯婚礼

传统民俗

第一批

蒙古族民歌(鄂尔多斯古如歌)

传统音乐

第二批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鄂尔多斯蒙古族马海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第一批

祝赞词

民间文学

第一批

拖雷伊金祭奠

传统民俗

第一批

蒙古鹿棋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第一批

什拉米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第四批

杭锦道格礼俗

传统民俗

第五批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鄂尔多斯西部蒙古族头饰及制作工艺

传统技艺

第一批

道格黒木日

传统民俗

第三批

蒙医铜火罐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第五批

杭锦旗剪鬃节

传统民俗

第五批

杭锦旗蒙古族奶酒酿造技艺

传统技艺

第五批

  • 鄂尔多斯古如歌

杭锦旗宫廷歌曲“古如歌”于 2007 年 9 月 16 日被列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古如歌”长调歌曲是最能代表蒙古族音乐艺术成就的形式之一。 蒙古语“古如”含有国家或朝廷之意。 杭锦旗是“古如歌”的故乡。“古如歌”主题严肃,内容正统,以说教为主。 大多是一些宫廷或国宴演唱歌曲。 内容有唱时政、唱佛教、唱父母、唱故乡或唱骏马,如《圣主骏马》《班禅庙》《绵羊白的房子》等。“古如歌”仅存 83 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鄂尔多斯“古如歌”的价值不仅体现在音乐学、文艺学和语言学方面,而且也体现在人类学,民族学和民俗学方面,是蒙古古典音乐的“活化石”,是蒙古古老文明的“活标本”。

杭锦旗

  • 鄂尔多斯西部蒙古族头饰及制作工艺

鄂尔多斯蒙古族妇女头饰,俗称“头戴”,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汉族精艺技巧的融合。头饰因旗而异,七旗七式,所反映的蒙古族头饰的早晚时代也不同,早期头饰可跨到明代蒙古族的古老样式,晚期头饰可以看出其发展轨迹和变化。材料上普遍采用极为珍贵的珊瑚、玛瑙、珍珠、松石、金银等材料,加之少量绣花。

杭锦旗

饮食

杭锦旗虽以汉族为多数,但在饮食习惯上蒙汉民族基本是统一的,城乡各地蒙汉民族都喜欢食用奶食品和肉食,也喜欢食用汉族的各种美味佳肴。蒙古族传统食品分为红食、白食两种。蒙古语称白食为“查干伊德”,意为纯洁高尚的食品,指各种奶制品。红食蒙语为“乌兰伊德”,即各种肉食品。传统肉食中比较讲究的有“烤羊腿”“烤全羊”,还有传统的手扒羊肉、羊背子、羊灌肠、羊肉沙葱包子等菜品作为宴请的民族风味。

杭锦旗

杭锦旗

杭锦旗

羊背子

羊背子蒙古语称“秀斯”或“乌查”,为煮整羊,制作方法和吃法比较讲究。吃全羊的“乌查”之宴,起源于成吉思汗时期。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定天下,大宴功臣,设全羊宴款待将士们,由此食全羊也称“乌查之宴”。直到今天,“乌查宴”仍然保留着那个时期的制作方法。现在鄂尔多斯蒙古族在宴请贵宾、婚宴、寿宴、祭祀大典时都举行“乌查”宴,它是鄂尔多斯最为讲究的民族传统佳肴。

杭锦旗

杭锦旗

烤全羊

烤全羊在蒙古习俗中,是接待尊贵客人的一道名菜。蒙古语称“昭木,浩日和纳格”。烤全羊历史渊源,制作复制,需要使用专门烤炉。烤全羊精选土种绵羊作原料,经过屠宰、烫毛、整理、添配料等十几道工序后,放进炉内反复烘烤、整理,烤出的全羊成卧姿,皮表泛红色,皮酥脆适口,肉松软鲜嫩。烤全羊的吃法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先将呈卧姿的羊放在盘内,端出经客人过目,然后按照皮肉、骨的顺序依次分解装盘,由客人品尝。

奶茶

蒙古族奶茶分红茶、奶茶、酥油茶、“土拉嘎”茶等,又称蒙古茶,是本地区蒙古族最喜爱的饮料,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烧制奶茶,是先将砖茶打碎些许,放入一个特定的纱布袋,也有直接放入水中,待茶色浓度适当时,取出纱袋或滤去茶叶,兑入鲜奶即成。锡盟南北部地区烧茶有淡、咸之分。

杭锦旗

蒙古炒米

炒米为蒙古人常用食品,汉族也常食用,在很长时期内是锡盟牧区群众的主要食品之一。炒米的特点是吃法简便,宜于储存,用奶茶泡食或拌奶酪均可。既不需要刀、勺、锅、灶,更不要烹、蒸、煮、炖,适应蒙古民族的游牧生活。制法为:先将水煮沸,将糜子投入锅内烀熟并炒干,用碾子压或者用捣窝捣去皮即成。也可煮粥或捞干饭。

杭锦旗

习俗

杭锦旗地区人民以汉族和蒙古族为主,其中境内汉族传统习俗与其他地区基本无异,蒙古族人民的习俗主要有牧民习俗、丧葬习俗、祭灶习俗等。当地人民有热情好客,礼貌待人、为人纯朴、耿直豪爽、勤劳智慧、勇敢善良、敦厚而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杭锦旗剪鬃节

杭锦旗将剪鬃节固定在每年鄂尔多斯历五月十一日(阴历二月十一)这一吉祥之日。每年小户几家合作、大户以自家为主。预先把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约好,届时主人家拉哲勒(长长的栓马练绳)并诵哲勒赞,牧民们都是好马盛装陆续赶来,主人家在院内铺毡摆桌用传统蒙古民族迎客礼节,迎客人进蒙古包喝茶叙述。

剪鬃节内容包括剪鬃、烙印、打耳计、骟马和蒙古民族三技赛。(赛马、摔跤、射箭),它代表着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精神标识,积淀着蒙古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精髓,再现了传统游牧生活场景,让人们领略了蒙古族马文化的魅力,体会了蒙古族乡淳厚质的民俗风情,对延续和发展民族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杭锦旗

蒙古族祭灶

腊月二十三日是祭灶日,也有少数牧民二十四日祭。此日凌晨,搬出家中所有的物件,轻扫,轻洗。在火撑中生火,将羊胸骨薯块佐一以乳酪、红枣、红糖等烹炖,煮熟捞出后,将肉剔下。用白纸或红纸“瓮滚羊”(畜群中留的“神羊”)毛线缠绕羊胸骨,置于盘中,献于灶前,主人带领全家向“火神”行九叩大礼,把胸骨和其他祭品投入灶中,每人将盛有祭火饭的盘子双手举至其眉,随着《祭灶词》的旋律高呼“呼列!”“呼列!”,意为召福。然后用祭火饭涂抹或火撑子,吃用糜米和糖枣、奶酪调煮的灶饭。

蒙古族婚俗

蒙古族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衣着为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娶亲者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一只“碰门羊”和其他的礼物,然后手捧哈达、美酒逐一敬酒。晚上摆设羊五叉宴席,并举行求名问庚的传统仪式。当娶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要接受火神的洗礼,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进入蒙古包礼毕后,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由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婚宴往往要延续两三天,而女方送亲者还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

杭锦旗

蒙古族丧葬

蒙古族葬式有野葬、火葬、土葬三种。野葬:将死者殓入白布袋中,置于草木繁茂,视线广阔,阳光充足的阳坡地。使尸体面朝太阳升起的方向侧卧,头枕一手,两膝夹另外一手,置如卧眺太阳状。土葬:把死者装入木轿式棺木,箱柜或垒制的坑中,上覆沙篙和树枝。火葬:婴幼儿死亡或产妇难产而死,焚烧处理,僧人和上层贵族死亡,也焚化。

蒙古族葬礼一般不设灵堂,只在家里、在死者旁边摆一桌子,摆放供品,并给死者嘴里含银子,户主或长辈去世,家人即将风马旗御下或用黑布缠绕,死者出灵前,家人着素服。不能高声喧哗,请喇嘛诵经超度,拔掉“嘛尼魂”杆子。忌从屋门和院门出殡,而从窗户和院墙上出殓。若停尸于蒙古包,则要打开一处哈那,从那里出葬。葬后带孝七七四十九天,子孙不剃发,百日内不参加喜庆场合,禁止饮酒和娱乐活动,一年内禁止婚嫁,以示哀悼。 年内逢清明、冬至、腊月二十三、腊月三十上坟祭奠,其中腊月三十祭奠一般都是在户外朝着坟墓方向祭奠。

艺术

祝赞词

“祝赞词”是蒙古族极为典型的传统民间文学表现形式之一,是蒙古族祝词、赞词、祭词和召唤词等的一般统称,产生于古代韵文形式,是自古以来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曲调的自由诗。祝赞词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

杭锦旗

查玛

杭锦查玛,“查玛”,当地汉语称“跳神”,是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形成的蒙古式宗教舞蹈艺术之一。每逢重要的佛教节日,寺庙的喇嘛们在宗教仪式中都要表演查玛,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教派的查玛表演风格、服装和面具也不同。杭锦查玛尤为突出,历来受到了广大信众的赞赏。

杭锦旗

地方特产

由于杭锦旗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的特定自然条件,孕育出杭锦旗甘草和杭锦白绒山羊两种独特的地方特产。由于杭锦旗牲畜存栏数稳定在200万头只,以杭锦白绒山羊和鄂尔多斯细毛羊为主,而其中杭锦白绒山羊绒质优、产量高,堪称“纤维宝石”。同时“西北沟”甘草畅销世界。

杭锦旗甘草

杭锦旗被国家列为“中国甘草之乡”,现已注册的甘草商标有“西北沟”甘草和“梁外甘草”。2010 年,杭锦旗野生甘草分布面积约为280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11.53%,总储量为1亿千克。

杭锦旗

杭锦白绒山羊

杭锦旗白绒山羊是在杭锦旗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的特定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的地方优良品种。杭锦白绒山羊具有体质结实、耐粗饲、耐寒、抗病力、抗逆性、适应性强、遗传稳定等优良特性。白绒山羊头部清秀、额顶有长毛和绒、颌下有髯,公、母羊均有角,向后上方两侧螺旋伸展,母羊角细小向上后方伸出,颈宽厚,胸宽而深、背腰平直、结构匀称、呈矩形、肢蹄结实、背毛全白由两层组成,绒在内,细短,光泽好;粗毛长而稀疏,下垂于外层。分为长毛型和短毛型两种。杭锦旗也是鄂尔多斯市主要的绒山羊生产区之一,已被列入自治区羊绒产业基地,年可生产优质白绒山羊种公羊1.5 万只。

杭锦旗

地区象征

杭锦旗的旗花和旗树分别为柠条花和榆树, 这与杭锦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杭锦旗的自然历史、人文特点、生态文化和地方特色,同时其品质符合杭锦人民勤劳朴实、不屈不挠的精神。

  • 旗花

柠条花(颜色鲜艳,耐干旱、耐寒、耐高温、适应性强,是干旱草原、荒漠草原地带的旱生灌丛,在该旗种植历史悠久。柠条是防风固沙的优良品种,在杭锦旗城乡建设中得到大量推广,且分布广泛,杭锦旗被誉为“柠条之乡”)。

杭锦旗

  • 旗树

榆树(树干高大、外形美观,耐干旱、适应性强、易载种、生命力强大、生长稳定、寿命长,适宜北方气候土壤,是荒漠草原最典型的乡土树种,在该旗种植历史悠久,是杭锦旗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中最主要的树种)。

杭锦旗

风景名胜

综述

杭锦旗境内主要景点有4A级景区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区和鄂尔多斯草原景区,除此之外还有独特的穿沙公路、菩提济度寺、鄂尔多斯市察汗部落旅游景区、夜鸣沙旅游区、黄河三盛公国家水利风景区、鄂尔多斯库布齐神光响沙旅游区等塞外风光。2022年全旗旅游及涉旅企业30家,其中有AAAA级景区3家,AAA级景区1家,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02.8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9亿元。

重要景点

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区

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区坐落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境内,是国家4A级景区,总规划面积10315公顷,是联合国认定的“库布齐国际沙漠论坛”永久会址。景区地理位置优越,高速直达,是自驾、越野浪客不二之选。共有沙漠越野、塞上绿洲、牧民新村、主题酒店四大核心区,是集旅游度假、主题演艺、康养娱乐、生态观光、越野探险、商务会展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

杭锦旗

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

鄂尔多斯草原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是内蒙古西部地区草原类度假景区的代表。景区建于2004年,位于美丽的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拥有优质草原景观资源16000多亩,累计接待中外游客300万人次,连续多年被授予“中国创新好景区”“旅游服务优质奖”等荣誉称号。

鄂尔多斯草原景区将自然景观与草原文化结合,景区内有实景马术剧《英雄》;中国非遗歌舞剧《鄂尔多斯婚礼》;杂技剧《飞天草原》;源自13世纪的文化盛宴《诈马宴》;与游客热情互动的《草原之夜篝火晚会》,让游客能够体验当地独特的草原文化。

杭锦旗

库布齐神光响沙旅游区

鄂尔多斯库布齐神光响沙旅游区位于库布齐沙漠腹地,穿沙公路(里程碑)27千米处,总面积52平方千米。它是一处以特大响沙带和观看沙漠神光为中心,集沙漠探险、拓展训练、游泳、祭拜敖包、机动车越野、参观沙生植物、参观穿沙公路、体验民族风情于一体的大型沙漠综合旅游区; 同时也是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探险协会联合向外推荐的内蒙古自治区两家经营沙漠探险旅游的景区之一。景区独特的景观:沙漠神光,作为景区一大亮点,自从1998年10月被人发现后,每年四季都不定期的显现。

杭锦旗

著名人物

姓名

简介

色登多尔济(1889-1964)

蒙古族,是成吉思汗第三十一代子孙。 21 岁时,色登多尔济被委任为杭锦旗王府衙门的“笔贴齐”,负责拟写奏章、公文等,1949 年至 1964 年任杭锦旗旗长

郑和(1924-1974)

蒙古族,1964 年 11 月任杭锦旗人民政府旗长,他开展了牧业良种引进推广工作,在他的领导下杭锦旗开始兴建工业企业

奇治民(1927-1969)

蒙古族,蒙名阿木尔龙贵,出生在乌审旗沙尔利格苏木朝岱嘎查。他发起“封滩育草建基地,草原长城七十里”的主张起开展大种植、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和草牧场建设

白玉岭(1953-2010)

蒙古族,达拉特旗人,2001 年 9 月,任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曾领导修筑“穿沙公路”

嘉木扬·图布丹(1925-2022)

蒙古族,“格西”(博士)学位,曾任北京雍和宫“堪布(方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协副会长、北京市佛协副会长。 1995 年任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首席代表

表格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9月

重要荣誉

2013年,杭锦旗被中国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古如歌之乡”称号。

2019年3月,杭锦旗入选“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20年7月17日,杭锦旗入选“内蒙古自治区双拥模范城(旗县、市区)名单”。

2020年7月29日,杭锦旗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2020年11月,杭锦旗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

2020年11月25日,杭锦旗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0年12月22日,杭锦旗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注释

展开[a]

也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北部,鄂尔多斯高原原来是对相关群山和盆地的统称,主体区域现在地质学界已经称鄂尔多斯盆地(即陕甘宁盆地)。从绝对高度看,此处是高原,而从四周高地看,又是盆地

[b]

希日摩仁河